父母辛辛苦苦的把小孩养大,作为子女有义务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但是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假孝顺"的趋势。
原本以为这个问题只是少数人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想出来的一种方法,没想到却被子女们相继模仿,不知道这些子女的父母们该有多伤心。
“假孝顺”成了新的养老方式,孩子们争相模仿,老人们皆默默垂泪。
以前在农村有句话叫:养儿防老,一家中不管有几个孩子,总要有个男孩,这句话就是讲家长们想通过养育儿女来解决自己老后的生活和经济问题。
家长们认为孩子生的越多,特别是男孩子越多,家里挣钱的人就越多,自己也就有了个盼头,未来的养老也有了保障。
但正是这种多生孩子方便自己未来的养老,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子女一多,大家都想推卸责任,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吧。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家里孩子一多,他们都不愿意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那苦的就是父母了,他们已然年迈,活动不便,也没有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养活自己,孩子们为了公平公正,谁也不吃亏,就定下了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轮流照顾父母。
比如这个月在大儿子家,下个月就搬去二儿子家,这种方式看上去对孩子们都好,对老人也不错,至少有人照顾。
但是每次搬来搬去对老人来说都是一次变相折磨,搬过家的人都能明白那种感觉。
这种方式对老人来说不但像是"渡劫",还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在"流浪",仿佛被抛弃了一般。
明明有那么多子女,可是没有一个愿意让自己长长久久的住下去,都在彼此推卸责任,每次迎自己就像在迎"瘟神",送自己走就像是在送"财神",生怕吃亏。
老人在哪都感觉不到温暖,没有一丝丝归属感,不管去哪个子女家,仿佛就像是短暂的做客或寄宿。
有时候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还会被嫌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畏手畏脚的看孩子的脸色。
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其实在城镇中也渐渐流行了起来,许多子女觉得自己愿意接父母来家里住。
给他们生活费,给他们饭吃,已经是在尽孝了,但完全没有想到父母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如果家里小孩多,父母为了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应该怎么从小教育孩子?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未来是一个懂礼貌、会孝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
在他们小时候就给他们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平日里,多带孩子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帮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让孩子们明白,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一件正常正确的事。
行为上的举动往往比口头上的教导有用的多,如果孩子从小尊老爱幼,那么他们之后也会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
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们明白爱与被爱是相互的,要疼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
1、感恩
父母还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感恩,让他们对生活中一切充满感恩。
不仅要对父母感恩养育之恩,还要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对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会毫无理由的帮助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要把"谢谢"、"不好意思"、"没关系"挂在嘴边。
2、良好的习惯
还有,家长们要从小帮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教他们早睡早起,勤洗手,多喝水,爱卫生,保持干净整洁等。
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懂得分享,也要教会他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正确的三观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们要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作为家长,不要总想着养孩子就是为了自己老后有人照顾,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自私的,作为父母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
总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是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如果想拜托子女对自己的"假孝顺",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告诉他们父母样子很辛苦,以后也要好好对待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