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孝道"上下五千年传统美德,养儿防老这个思想在我们社会中广为流传。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言论受到了年轻人猛烈的抨击,认为养孩子是付出心血和精力但不是回报的行为。不能将利益放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玷污了亲情之间的美好。
在这被抨击的同时,这种思想在老一辈的人之间也逐渐崩塌,认为"以房防老"、"存钱养老"这种才比较实际。很多老年人逐渐认为自己和孩子是两个单独的个体,老了不干涉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好好的生活,也不会因最后赡养问题而给自己徒增烦恼,可事实确是就是如此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70岁阿姨坦言:在经历过存钱养老后,我还是向“养儿防老”投降了。
70岁的阿姨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五年前自己的老伴去世,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这个期间儿子也去了外地,她就开始了独居生活。她很认同现在这个"以房养老"这个观点,认为有了存款和一套房子以后就可以不靠着自己的孩子了,同样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并不会因为和孩子住在一起靠孩子而给孩子造成家庭上的烦恼。
当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儿媳妇生了孩子,所以被迫在家当了全职太太。没办法工作时,希望自己的婆婆可以帮自己带带孩子,当她和婆婆提起时,婆婆却拒绝了,说:你们自己生的孩子,不能把我当保姆一样使唤的啊!儿媳妇听了很生气,从此也没有再和婆婆提过这个事情了。
阿姨是个要强的女人,也比较倔强。在听多了街坊邻居的不和睦的婆媳关系后,认为应该和孩子保持距离。所以在儿媳妇怀孕时也拒绝了照顾儿媳妇。虽然老伴过世了,但是也有自己的生活,早上要去跳舞,晚上要去上老年大学。日子过得很充实、潇洒,也很开心。
可时间还未过去两年,阿姨开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寂寞,但是当阿姨准备把自己送去养老院时,听见过来人劝她说不要去养老院,因为去养老院的待遇会跟儿女是否常来探望有很大的关系。子女常来探望,养老院对待自己就会好一点;子女不经常来看望父母的话,待遇就会天差地别。
听到这里,阿姨慌了。因为自己年龄逐渐变大,随便一个小病都很难受。到了后来都不无法自理,并且因不帮儿媳妇带孩子而让儿子和儿媳妇生气了,以后没人照顾可怎么办。一场手术彻底打消了阿姨的想法。在看到医院里面只有儿子一个人忙碌,却也不见儿媳妇的身影,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阿姨回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错误的,在当儿子和自己提起养老的问题时,自己斩钉截铁地否认了养儿防老这个观点,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存款和房子就能保证自己晚年无忧。但这场大病让她感觉到内心愧疚,不应该这么决绝的对待儿子和儿媳妇,应该照顾小孙子为他们分担点压力。
在后来的时间里,阿姨愿意帮儿媳妇带孩子,这让本该上班却迫不得已就在家里当家庭主妇的儿媳妇很开心。认为婆婆这一次终于想清楚了。之前对婆婆的怨念也消失了,原本觉得婆婆很倔强,不懂得照顾孩子和理解他们,在这次的事情后,清楚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地孝顺自己的婆婆。
在经历过这个事情之后,阿姨坦言,她还是对"养儿防老"投降了。因为人总有生病的时候,我们不求孩子能对自己能有多大的回报,也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但是人总有生老病死,我们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援手,等到希望被帮助时也不会觉得太内疚。互帮互助也是希望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现在想想儿媳妇上班,自己在家帮他们带孩子,每当儿子媳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都能看见一顿冒着热气的饭菜,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也会让孩子们更加孝顺,这样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总结:
孩子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传承下来的美德,应该要持续地传承下去,这样未来的世界才能更加美好。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从小把我们保护得很好,我们更应该要孝顺父母,在这里祝愿每个人都能有幸福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