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一辈人还是比较传统的,虽然重男轻女思想不是很重,但是普遍都觉得还是“生个儿子”比较靠谱,能给自己养老。
现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家里儿女双全却偏爱儿子的家长,晚年怎么样了?
觉得儿子能养老就偏心,没想到晚年被儿子”上了一课“,老人懊悔
王爷爷今年78了,年轻的时候和妻子相亲认识,先后生了两个孩子都是闺女,王爷爷有些不高兴,生女孩不如生男孩,男孩将来能养老!
那个年代确实是家里没儿子就“脸上无光”,每家每户都有些重男轻女思想,王爷爷没儿子都说自己抬不起头。
没想到第三胎生了个大胖小子,王爷爷高兴得直拍大腿,这下不止有人养老,还能传宗接代了。
本来就期盼着男孩,孩子来了又是“老小”,王爷爷夫妻都很偏心这个孩子,什么好吃的好喝得先给儿子,平时也让两个姐姐让着弟弟。
孩子们闹出点什么矛盾,王爷爷都是无条件偏心儿子。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王爷爷就让姐姐辍学,一心培养儿子。
对儿子那叫一个好,条件不好的时候也是想吃啥尽量满足,想要的玩具都给买,可以称得上是溺爱了。
现如今,王爷爷年纪大了,儿女们都成家了,大女儿都快50了,老两口年轻的时候农活做得多,老了身体就不太好。
王爷爷住院病倒后,本以为自己从小就偏爱的儿子能来看看自己,跟儿子说了自己住院的事情,儿子只是问了两句就说自己忙,把电话挂了。
倒是两个女儿发现自己住院了之后,轮流在病床前照顾自己,一点都不嫌弃自己脏。
王爷爷看着睡在床边的女儿,觉得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被儿子“上了一课”,看着从小被自己“冷落”的女儿,一时间后悔不已。
现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医院中陪老人看病、照顾住院的老人的大多都是女儿,男人伺候在病床前倒是很少见。
尽心尽力地培养儿子,到头来却连父母住院了都不出面,老人会有多寒心啊。那么拥有孝顺品格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呢?
孝顺品格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
1)家里孩子多,不要偏心
一对父母可以生好多个孩子,父母会把爱分成好多份,但是孩子只有一双父母,如果被偏心对待,自然会感觉到难过。
长时间这样被不公平对待,将来自然对父母也不会尽心尽力。多孩家庭应该在各个方面保持自己对孩子的公平。
不管是玩具、衣服还是平常吃饭,尽量保证都是一样的,即使不能做到平均分配,也要跟孩子道歉,保证下次补上。
2)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这句话一点没错,儿时的生长环境对孩子有很大影响,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平时就很孝顺爷爷奶奶,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尊敬老人。
平时父母也要教育宝宝懂得感恩,让孩子明白生活并不是容易的事,“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爸爸妈妈的也都在努力生活。
3)鼓励与批评并行
孩子做出不尊重长辈不懂规矩的行为就要及时批评,让孩子懂得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当宝宝做出一些帮助妈妈、尊敬长辈的行为,妈妈要马上夸奖奖励宝宝,慢慢地宝宝就会更愿意去做这种事,也会养成习惯。
要求孩子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父母用心抚养孩子长大,孩子将来赡养父母的晚年,这才是幸福完美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