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已超14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7亿,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9%。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传统统计标准,我国已经属于老龄化社会了。
老龄化社会,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养老的问题,而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本来就很大,加上一部分没有稳定工作、没有退休金的城市居民,没有退休金、养老没有保障的人就非常的多了。再加上以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独生子女人数增多,80后、90后面临的多是“一对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的局面,这就让老人养老的问题变得更加的尖锐。
农民养老,是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
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主要人群,虽说近些年不少人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较少,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亿多,占全国人口的36.11%;城市居住的人口9亿多,占63.89%,但是,在9亿多城市居住的人口中,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农村的人口,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在城市居住而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老年人口中,将近80%的是农民,所以说,综合来判定,我国的农民还是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
农民积累的资本与城市居民相比少得多。现在达到农村养老金领取标准的农民,大多数将一辈子奉献给了国家。农民公社吃大锅饭的时候,劳动所得都贡献给了集体,自己所得的少之又少;到了后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还需要交公粮,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品质好、籽粒饱满的都上交给了国家,等等,而自己本身积累的财富是少之又少。
农民养老金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养老的压力。
农民养老问题,我国其实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重视了,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再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一些年的试点探索之后,直到了2009年,农民养老金才开始正式发放。虽然说当时所发放的农民养老金只有几十块钱,但是,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农民不用缴纳各种税费,到了60岁还能领取一定金额的养老金,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农民说“有了总比没有好”,是顺应民意、得民心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养老的压力。
多地农民养老金上涨,但涨幅不大,超过200元的寥寥无几。
而就在近日,多地出台农民养老金上调方案,其中上海涨至1200元;北京850元;山东150元;江苏173元;新疆150元;湖北115元;湖南长沙218元;甘肃113元;广西131元;四川105元;福建130元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同一省份,因为所在市县的不同,农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不尽一致,就像江苏兴化,上涨了15元,从205元涨到了220元;而同样是江苏省的淮安金湖县,农民养老金由160元每月调整至180元每月,增加了20元。同时还需要关注的一点是,除了上海、北京、湖南长沙等地以外,其他省市地区的农民养老金,虽然都有涨幅,都低于200元,可即使涨幅很低,善良、淳朴的农民还是很认同的,说“涨了总比降了好”。
农民养老金的问题是近几年社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问题,因为与职工养老金相比,农民养老金不管是基础金额还是涨幅,都没有可比性。民政部公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农民养老的问题专门进行了规划,农民养老金,在未来一定会涨。
本文由“九农DX”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