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来说,阖家团圆的春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春节各大养老机构纷纷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没有子女的陪伴,老人们的春节如何度过?在位于昌平区的一家养老社区里,近1500位老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他们在丰富的文娱活动中欢声笑语,这个春节一点儿也不孤单。
养老社区大年初一拜大年
京剧舞蹈大合唱 联欢会上展才华
贴窗花、写春联、交换年货、品尝各地美食、听健康讲座……这个春节,80岁的王武龙收获满满。第一次在养老社区的大家庭里过年,让他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节日气氛。
早在春节前,养老社区就发动长辈们动手装扮自己的家园。王武龙报名参加了窗花组,用亲手制作的窗花装扮社区。一天下来,他累得浑身出汗,却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以往是和自己的小家过年,装扮自己的家;今年是在养老社区里和大家一起过年,装扮大家的家园,这种感觉很不一样,非常有意义。”王武龙说。
在养老社区里,王武龙还有两个好哥们儿——宋振涛和李彦文,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一家养老公寓结识,去年疫情发生后又结伴移居这里。“晚年其实就是玩儿年,养老社区是养生之地,也是很好的娱乐场所,我们可以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87岁的李彦文说,他们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起名“岁寒三友”。
养老社区里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李彦文喜欢唱京剧,今年春节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早在春节前,社区就开始筹备新春联欢会,他自告奋勇表演京剧独唱。85岁的宋振涛则报名参加了两个合唱节目。
“别说在家里,以前上班时也没有录制过一场属于自己的春节联欢会。”宋振涛说,联欢会每个活动组都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而这些老师都是社区里的居民,他们在各个领域里的专业特长派上了用场。
小年当天,新春联欢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让长辈们“云”上大联欢。人称“社区笑星”的刘阿姨携手姐妹花周阿姨带来自编自导自演双人脱口秀《过年啦》,时装队俱乐部的长辈们带来舞蹈《绣荷包》,快乐健身队带来藏族舞蹈《卓玛泉》,还有长辈们带来大合唱《爱我中华》……属于这些银发“80后”、“90后”的新春联欢会,给牛年春节留下了特别的记忆。
养老社区的迎春活动从腊月二十二立春当天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每天都有新花样。
新春联欢会刚落幕,社区又迎来了第二届“好声音”总决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已有98岁高龄。此外,年货对对碰、新春福照拍拍拍、乐智游戏、乐龄运动、贺岁片观影等活动,让社区里每一天都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宋振涛通过手机和家人视频通话,还对自己参加活动的图片进行实时“播报”。“家人看了后直点赞,对我在这里非常放心。”宋振涛骄傲地说。
社区为老人送来除夕年夜饭
烤鸭热干面东坡肉 不出社区遍尝美食
今年春节,除了部分老人因特殊原因被亲属接回家,社区里有近九成居民都留在社区原地过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营养膳食对老人也十分重要。如何改善饮食,让老人感受到不同的年味儿?这个春节,养老社区的餐厅也让人眼前一亮。
早在春节前,老人们就收到了春节食谱,除了日常自选餐,还增加了主题自助餐,提供北京风味、广东风味、西北风味等各种地域美食,让老人们不出社区也能吃遍中国。
收到菜谱后,“岁寒三友”群里就开始了热烈讨论。“我们三家人像一家人一样,虽然平时也经常在一起聚,但春节聚餐更有仪式感。”三位老人一番商量后,决定大年初一体验北京风味,大年初三体验淮扬风味。
作为养老社区里的厨师主管,董金柱已经连续4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春节前一个月,他就开始为春节美食周做准备。有人想吃淮扬菜松鼠鳜鱼,有人想吃北京小吃驴打滚……董金柱根据居民需求对菜单进行创新,春节美食周期间,提供的菜品多达400多道,让老人们有机会吃遍全国各地特色美食。
为了让长辈感受到欢快的过节气氛,董金柱还特意安排厨师们到餐厅现场制作美食,和居民互动。北京烤鸭、热干面、东坡肉……老人们在品尝的同时,还能看到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这不仅能让长辈们感受到欢快的过节气氛,也能让坚守岗位的员工们体会到团圆的氛围。”董金柱说。
除此之外,董金柱还单独设立了除夕年夜饭菜单,提供不同的套餐供老人选择,并在除夕晚上开通送餐服务。董金柱说,今年有近40户居民预订年夜饭套餐。除夕当晚,员工们化身社区里的外卖小哥和小姐姐,一路小跑为老人送餐,刚出炉的菜品在短短半小时内就送到了长辈家里。
春节菜品繁多,营养师侯玮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她需要对菜谱进行营养方面的审核。“考虑到北京烤鸭属于高脂肪食物,会建议采取小份制,避免老人过量食用,有些爆炒菜品也会建议换成清炒。”侯玮解释,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现贫血、骨质疏松、肌肉流失等情况,口腔味蕾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菜品味道就显得更加重要,烹调也要更加健康。这个春节,老人们不仅品尝到了多种菜系,也实现了健康饮食。
管家安保送快递“90后”挑起工作大梁
社区管家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在养老社区,为长辈们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有近500人。“这其中有不少‘90后’挑起了工作的大梁,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总经理葛明介绍,虽然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和老人们有近50岁的差距,但热情细致的服务和长期的陪伴,让他们和老人之间没有了隔阂,亲如一家。
25岁的郭盼盼是社区里的行政管家,学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她,一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已经连续在这里度过4个春节。今年大年初一夜晚,她依旧坚守在夜班岗位上,一刻也不敢松懈。
“老人的床边有求助器,如果夜间感到不舒服,就会拉绳求助,这时管家、安保、医务室会同时收到报警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郭盼盼说,还有一些老人晚上失眠或是起床较早,也会下楼找她聊聊天。对于值夜班的她来说,黑夜显得并不漫长。
为老人送快递也是郭盼盼的工作内容之一。无论是老人网购的商品,还是亲属送来的物品,都需要在门口消毒后,由管家取回到各个居民楼。“如果是小件我们会打电话通知老人自取,如果是大件我们会负责送上门。”郭盼盼说,快递高峰期时她一天最多处理过500多件包裹。
虽然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她也在自己的岗位上收获了许多感动。春节期间,有的居民为她送来贺卡,有的把亲手写的福字送给她。居民刘奶奶在贺卡中写道:“致郭盼盼小朋友:盛世木兰今更艳,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是‘平凡中见伟大,琐碎工作见真情’的最好实践者,你在汗水汇集的江河中,将事业之舟驶向理想的彼岸,向你学习,为你点赞!”
进入养老行业几年来,郭盼盼也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改变。从工作之初见到长辈时的拘谨,到现在能够清楚记得他们的名字、房间号,她感受到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亲切。
郭盼盼在工作之余,喜欢和小伙伴们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选择养老行业,让他们少了些属于年轻人的洒脱,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更多老年人拥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原标题:这个春节老人们一点不孤单)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马婧
流程编辑:u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