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用自己房子来养老?已有不少老人掉入陷阱,稍不注意钱房两空
2021-06-30 23:25  浏览:32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背景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这得益于我国天然禀赋的人口优势,在过去几十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人口,我们国家才迎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经济才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带来各种红利的同时,我们的人口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那就是人口中年纪大的人所占据的比重正越来越大,事实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出生人口是十分多的,这点从现在40-50岁的人群中就可以看出。


在这些人中,他们大多拥有多个兄弟姐妹,且这种情况基本覆盖了大多数的家庭,凡是能够生育的,当时其实能尽量多生了几个孩子。再看看现在,如今一个家庭出现3-4个孩子的情况已经十分少见,很多年轻人即使结婚了,可能也只会生1个孩子,最多2个孩子,条件好一些的就另当别论。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之前婴儿潮出生的人,现在正在慢慢步入年纪大的行列,而这就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老龄化”现象,也正是这种现象日益明显,使得许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有房子能养老


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点相信不论多大的年纪,基本都懂得这个道理,因而,凡是年纪大的人,即便存款并不多,但大抵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毕竟老人年纪大了,除了看病,在消费上已经没有了什么特别大的支出,平时吃喝也偏向于简单和清淡,所有但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再领上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基本上可以过上比较好的老年生活,这也是房子在老年生活中起定海神针作用的最直观体现。


正因如此,一些想赚“快钱”的不法分子,就早早地把目光瞄向了这些老年人,毕竟,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对新鲜事物已经了解的比较少,同时有的老年人反应迟缓,很容易就会听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人,一些老年人的孩子由于常年忙于工作,不能腾出太多的时间来陪伴太难,因而一些独身的老年人在孤独的情况下,难免会出门这里看看、那边瞧瞧,参加一些所谓的幸福活动,这样一来,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找到了空子所钻,而后者最终瞄上的,恰恰就是老年人养老的最大根本——房产。




骗术层出不穷,老人财房两空


据悉,社会上就有这样一些不法分子,他们打着老人只需要抵押自己的房子,就能源源不断获得收入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相关部门表示,这些不法分子显著特点就是夸大背后的利润,从而进行虚假性质的宣传,背后真实的情况,其实是进行非法的金融活动,可以说是套路满满,很多老年人由于对这类宣传没有识别能力,往往就会轻易掉入陷阱,最终被不法分子成功套牢,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事实上,正常用自己的房屋进行抵押的行为是存在的,我国曾经下发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大致意思就是老人的房子与保险挂钩,老人在生前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房屋,比如满足日常的居住需求,等到身故之后,保险公司就拥有了老人房子的处置权,再将房产变现之后,一部分钱就可以优先给保险公司,从而使保险公司之前给老人的养老保险金得以回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缓解了老年人年纪大没有收入的资金压力,又使得房屋这类固定资产能够得以利用起来。




正因如此,很多心眼不好的人,就把目光瞄向了这里。不过,他们一开始并不会暴露自己的目的,会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关心老人平日起居生活的角色,在一些活动上,他们会对老人嘘寒问暖,会十分热情地叫着叔叔阿姨或者爷爷奶奶,从情感的角度先获得老人的信任,有了信任,那么这些人便可以进一步地向老人推销他们口中所谓的好产品,这个过程中,也许一些精明的老人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架不住这些人软磨硬泡,最终一部分人老年人就听信了他们的说辞,并且把自己本该用来养老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试图在未来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回报。


但实际上,一旦老人这么做,基本落入到了这些不法分子的圈套中,一开始的时候,老人或许还能够获得一些可观的收入回报,但很快的,这种回报会立刻变少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等到老人发觉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反而成为了借钱的人,并且还得偿还不低的利息。甚至在一些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人的房子也被抵押给了这些不法分子,最终,老人们很可能会面临房子、财产两空的结局,这对于一个步入老年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防骗有要领,谨记这几个要点


第一,高回报的项目一定要谨慎。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投资的年化率能够达到5%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再比这个更高,基本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上文提到的一些不法分子,一般往往开出的回报条件会比5%高的多,也就是用许诺的方式承诺高利润,试图以此来把老人拉下水,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警惕,但凡是与实际的回报率不太相符的,都可能蕴藏着巨大风险,这一点不仅年轻人要了解和掌握,还要多和身边的老人讲解,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很好的风险意识,从而不给不法分子以空子可钻。


第二,谨防陌生人过分的热情。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是没有没来由的热情的,如果一个陌生人对你分外热情,那可能就需要提起一点警惕之心,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就喜欢给老人嘘寒问暖,从心理上先攻破老人的防线,继而提出一些相关的养老方面的方案,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老人好,其实是看中了老人的钱袋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一定要对过分热情的人留个心眼。当然这种情况也不能光老人自己注意,老人身边的年轻人,诸如老人自己的儿孙,平日里应该加强对老人的关心,不要只顾着忙于工作,还更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老人。


第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情况以及信息。众所周知,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未来我们的生活将更多地与“智能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时候,很多应用软件往往就会提出索取用户信息的需求,此外,在一些线下场景中,很多商户也要求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填写自己的信息,因而面对这种情况,尤其是警惕意识不高的老年人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否则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往往会落入其精心编造的圈套。




从根本上杜绝,还得各方共同努力


其实说了这么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容易受骗的问题,还是应该把关注点放到老年人的生活上,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数量正逐渐增多,而他们的生活是否被安排妥当,其实就决定了类似的骗局是否会频繁发生。试想,如果老年人有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有膝下儿女成群,阖家欢乐,那么一般来说其是不容易上当的,最起码身边多了年轻人的陪伴,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鉴别力,不至于听风就是雨。


再者,老年人虽然年龄变大,其实也可以慢慢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平时多多参加文体活动,出门旅游,写写字、养养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而社区也应该定期对老年人进行探访,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


比如,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后,厌倦了城市的喧嚣,选择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小村长找一片土地,过起了养花养菜的田园生活,尽管平日里的耕作劳动对于坐惯了办公室的人来说略显辛苦,但看着自己种植的瓜果每天茁壮成长,想必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并且,脱离了城市的饮食供应链侯,在乡村生活的老年人得以有机会亲口品尝到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这显然是很多人都难以获得的美好体验。就像老人的孩子所说的,如今的耕种已经不算是劳动,而更多是一种追求田园生活的体验和情怀。




结语


总之,随着老年人数量的逐步增多,未来如何养老,如何给老年人以更多的关怀,将成为社会各界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毕竟“老有所养”是每个人年老之后所向往的内心需求,如果能够把老年人照顾得当,相信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不会凭空出现。反之,则很有可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毕竟老年人多意味着其背后是巨大的消费群体,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而目前大家比较谈的多的几种老年方式,第一种是进入养老院,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支付给养老院一定的服务费,且需要养老服务机构有着完善的流程,能够对老人照顾得当,使他们的子女免去很多烦忧,同时周围都是同龄人,老年人们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谈。第二种就是针对一些老伴儿已经去世的,可以在情感生活上继续寻找年龄相仿的另一半,这样一来双方不仅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在生活上也能相互照应,可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第三种就是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多拓展一些个人的爱好,上面我们说了一些常见的个人爱好,还有一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选择周游全国乃至世界,其中就有人感叹到,走的地方越多越觉得我们的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相信见识了更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老人的情志也得以打开,生活也会更积极向上。


发布人:626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