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每个工种和人群的养老福利和待遇一定是不同的,那些有单位,而且单位很好的人退休后是福利待遇相对会更好,这也就从侧面体现出了一个问题---养老资源的不平衡。
由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社会资源其实整体还是倾斜向了城市和国内的发达地区,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的福利一直都跟不上,并且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养老保险也是随便交一点。不过时代在发展,伴随着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我们国家也开始逐步针对农村地区设计了专门的保险类型,养老待遇开始整体提高。
新型农村保险出台后,农村养老前景依然堪忧
为了让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红利,让进城务工人员更无后顾之忧,从09年开始,新型农村保险就在人保局的牵头下开展起来。直到2014年,养老保险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以及整合,至此城市和农村一起被并为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保险有规定只要是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哪怕是没有参保,每个月都可以去领100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政策很好,照顾了家里困难的老人,但是以现在的物价,只有100元恐怕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而且它的上涨频率和次数比正常的保险要少很多,试点推行至今不过上涨了四次,上涨额度也只是从原来的50元人民币涨为90元人民币而已。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基础养老保险,每次上调的金额都接近200元左右,与之相比,新型农村保险的上调额度不过是一场毛毛雨。农村人口众多,养老的供给却呈现出了数量不足和质量也不高的局面,这与农村养老逐渐提高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6000元/年的养老保险,交15年之后,退休工资能有多少?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养老保险也会因为属地的不同而产生差别,比如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基础养老金高达1000元人民币;但比较穷一点的贵州地区则只93元人民币,其他的省市主要定在100元到500元之间。所以可以看到地区差距是真的很大的。以河南省为例,根据人社局的计算方式,每年缴纳6000元的养老保险,交满15年,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取840元,一年也就是10080元,对于农村里的老人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针对不同的情况,省份对于缴费的档次标准进行了仔细的划分,不过具体的上交的档位情况,还是要以缴费人自己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来决定。以农村的整体收入情况来看,每年交6000元,还是有一点高了,哪怕最后可以套到最高档,在退休之后可以有一笔不错的收入,但是因为交养老保险而导致现在的日常生活开始吃力起来,也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结语
从目前来看,国家的养老金一直都保持着上涨的趋势,与退休人员有关的福利待遇也一直是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月收入基本已经超过了3000元/月,保证一个老人退休后的正常开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每月很有可能还会多出一些钱来补贴自己的子女。
不过这些情况其实主要还是以城市居民享受的养老保险为主,农村地区居民们的实际待遇要差很多。很多来自农村的人,没有一点养老保险相关的概念,他们年轻的时候在田间劳作,老了因为没有收入而被迫去城市的工地中当一个农民工以糊口,如果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购买一份养老保险又何苦会落到如此的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