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围绕市委“1133”工作体系和“全面攻坚年”部署要求,以“起跑就要冲刺、起步就要攻坚”的要求,牢牢把握“养老服务既能提升产业,又能反哺民生”的指导观念,以“项目建设、质量提升”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一、引建医养项目“注”活水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引进建设规模大、服务能力强、品牌口碑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医养项目。建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台账,明确任务节点,重点问题现场指导解决,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推动医养项目高质量建设,为社会养老服务注入“源头活水”。今年引进的国福颐养项目和同康居医养项目分别于3月23日和5月28日开工建设。其中,国福颐养项目投资1.01亿元,建设适老公寓21480平方米、社区医院2200平方米、康复中心1000平方米,配套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175平方米,规划养老床位850张。目前,1-9号楼主体已建设完成,10-11号高层楼建设至8层主体,可提前2个月完成攻坚目标,建成后将突破我市养老服务业小、乱、平的发展瓶颈。同康居医养项目投资3600万,着力打造一所集医疗康复、日间照料、休闲疗养、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酒店式大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30平方米、养老公寓6506平方米,设床位179个。目前,已完成地基浇筑,正在建设医疗康复、休闲疗养区地上1—2层。
二、建强养老中心“夯”基础
今年,我市将5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办实事。按照“宏观控制、微观协调、政策引导”的原则,通过政府提供房屋资源,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着力打造融居家、社区、机构为一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市民政局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通过重抓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养老服务短板,实施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落户东阁街道的投资5000万元的万林“爱照护”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室内外装修;落户李园街道的投资1600万元的“青鸟软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部分适老化改造;凤台街道、同和街道、白沙河街道三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10月底,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全部建成运营,预计新增家庭床位600张。
三、加强分类督导“治”隐患。
针对农村养老机构“小散乱远”、闲置浪费等问题,以养老机构监管为主线,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创新提出“3455”标准体系。“3”即对于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三类服务机构,“4”即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安全、人身安全等四方面规范管理,“55”即依据55条基础指标,在全省率先实施红、黄、蓝、绿“四色”督导管控。着重加强全市23家养老机构和60家农村幸福院排查整治,对于安全风险较低的,指导消除安全隐患,办理各类持证手续;对于安全风险较高且不规范经营的,联合镇街和行业执法部门坚决予以取缔,着力消除行业领域隐患。截至8月底,累计检查养老机构126次,发现隐患32处,督查整改完成率达95%,全方位构筑起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防护网,保障养老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平度市民政局以医养结合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述养老产业发展之速度,为“建设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注入了新元素,为打造“魅力平度·颐养平度”增添了新动力,为全市康养产业发展贡献了新力量。(市民政局养老福利科负责人:孙秀伟)
【来源: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