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张瑾:完善养老公共服务制度 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2021-03-08 17:53  浏览:190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中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王镜榕)2021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民生信号的释放器,养老也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其中,报告强调“推动物业发展社区养老,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等备受关注。

中宏观察员 张瑾

日前,中宏观察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研究员张瑾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维护老年人权益,提升“老有所养”水平

中宏网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年,养老问题也备受两会代表关注,您怎么看待当前我国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新形势?

张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这为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指明了方向。我国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1%,由于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原有的家庭解构,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加,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需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社会化的机构、社区和居家照护服务,针对老人的“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需求,深挖养老服务潜力,通过扩大养老公共服务支出和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引导、支持和培育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动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增长,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卫健委等18部门下发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等多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更加有力,规划、用地和设施保障更加有效,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先后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养老模式。持续增加机构养老床位,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行动,出台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维护老年人权益,提升“老有所养”水平。

着力提升养老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中宏网记者:结合您的相关研究成果,您怎么看当前我国养老公共服务效率方面存在的短板?

张瑾:养老公共服务还存在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养老床位供需不平衡、养老资金不足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扩大公共消费,公共消费来源于财政收入,疫情冲击下,财政收入增长受限,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财政压力递增。因此需要在扩大公共服务支出的同时提高支出效率。目前在提升养老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养老公共服务的责任界定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业既是事业又是产业,养老服务的提供由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承担责任,三方的责任还需要清晰地界定和划分。

第二,养老公共支出效率法治化水平待提高。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基础是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目前还缺乏一部完整权威的《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法》。

第三,支出效率政绩考核制度待完善。传统政绩考核更重视经济建设指标,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民生指标公共服务支出动力相对不足。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平台建设需提速。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和对接是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提升的关键。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需要高效的供需对接和精准匹配机制。目前下沉到社区层面的政府公共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平台建设还较滞后,各类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和APP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无法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在平台上的有效对接和服务效果及时反馈。


发布人:d87e****    IP:61.145.1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