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老人为什么不去养老院?百岁老人能生活自理,在监控里挣扎着去世
2021-08-15 19:42  浏览:131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前言


赵朴初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管金窝银窝,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不管子女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都有个避风港可以接纳子女;但子女的家却从来都不是父母的家。


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拉扯长大,结婚生子,孩子出生之后,慢慢地,父母就开始淡出了子女的视线,子女的脑海,当突然想起来的时候,父母已经远去。


这些父母,大多都被子女送去了养老院,然后在养老院孤独去世。




一、百岁老人在养老院里面挣扎着去世


大家都说养儿防老,很多城市的人,农村的人都信奉着这个铁律,因为以他们的经历来看,自己的未来,那就是在儿子那里养老。


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变化,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够养活小孩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更何况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父母,这时候,很多年轻人为了自己方便,出点钱,将父母送到了养老院去了。


在江西南昌,有一位百岁老人去世了,养老院的人说老人走得很安详。




本来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年纪大了,能够安详地走,也算是一种福分了,但对于确切的去世时间,养老院的护工答不上来。


护工答不上来,那就只能调监控,这位百岁老人的子女,在监控里面看到的画面,表明老人走得并不安详,而是挣扎了好一会儿。


这位老人叫做高仔,在百岁高龄的时候,眼不花耳不聋,每天还能自己走很远的路,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最开始的时候是在自己的三个女儿家中,轮流养老,氛围还算和谐。


但老人都100岁了,自己的大女儿也80岁了,外孙也50多了,外孙的媳妇由于身体不好,只好和家人商量,将老太太送到养老院去。




老太太其实并不想去养老院,要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没得选,但现在自己还能生活自理,也不给家里带来麻烦,但看着孙辈的人都不想养自己了,自己的女儿年纪最小的也67岁了,最后想了下,答应住进养老院去了。


在养老院呆了一年多,老太太过得还行,虽然不像自家里面一样舒服,但自己的三个女儿时不时地来看看自己,自己心里也很高兴。


这样的生活,在养老院来了个新护工之后就改变了,原来新护工主要照顾老太太的生活起居,晚上天气热,护工生怕这些老人踢被子,着凉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用束带将老人绑住,这样被子也不会掉下来了,养老院的领导也赞成这种做法。


在监控中,高老太太的家人发现老太太并不想被束带捆绑,毕竟换谁都不愿意自己睡觉的时候还被绑着,所以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候,颤颤巍巍才将束带解开。




才刚睡下去一会儿,护工查房的时候发现束带被解开了,就重新将束带绑上,比开始的时候勒得更紧,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老太太在给护工说着什么,抗议着什么,但是都没什么效果。


在护工出去之后,这次老太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没能将束带解开,然后老人想了个办法,自己身子缩一下,从被子的一个口中钻出来。


但这次还没有完全钻出来的时候,又被护工发现了,护工将老太太塞回去,重新绑了束带,这次更紧了,还将被子的洞也给绑上了,这下老太太再也没办法挣脱了。


就这样蜷缩在那里,半个小时后,再也没有动弹过。这个时候高老太太102岁。


养老院说是正常去世,但家人并不接受,因为在当天中午,老太太的小女儿还来和老太太一起吃饭,精神各方面都很好,为什么晚上被捆绑之后挣扎着去世呢?最终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就是大多数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原因吧。




二、养老院老人的分类


其实养老院里面的老人,是有分类的。根据我们村里面一个在养老院工作过的护工的说法,大致有这么几个类型。


1、身体健康,能够自理的。


这个类型的老人,其实在养老院里面只要能够融入到其他老人的圈子里面,还是过的比较好的,因为自己能生活自理,不用靠护工做些什么,保证吃好喝好就行了,如果身体有病的也按时吃药就行了,日子过的比较规律。




2、儿女孝顺的。


对于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做法,其实并不是说子女不孝顺,还是有那么一些子女,还是比较孝顺的,经常都会去养老院里面看望自己的父母,频次也很高。


所以这部分老人,养老院的护工一般都比较重视,生怕这些老人说了句什么对自己不好的话,造成投诉,自己就要被扣钱了,或者丢了工作。


3、行动不便,子女也不来看望的。


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那个邻居说,这个类型的人,其实过得都比较凄惨。


护工知道他们的子女长时间的不会过来看望老人,在某些方面就比较随意,老人也没地方可以投诉的,自己行动又不便,有什么情况,都只能自己忍着。


这也是很多老人不想去养老院的原因吧,他们担心被儿女抛弃,担心儿女不来看望自己,情愿在家里没人照顾,也不想去养老院。




三、空巢老人,“空”的是心


根据相关部门对于空巢老人的幸福指数进行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分别为7.8%:2.7%,15.6%:9.4%。


说明这些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上的疾病,幸福指数偏低。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够理解,这些空巢老人,长期一个人生活,儿女都不在身边,家里总是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人陪自己说话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之后,孤独感是无可避免的,每个空巢老人都觉得自己很孤独,觉得自己被遗弃了,时间一久,心理健康很容易出问题,如精神抑郁、睡眠障碍、分离焦虑症、脑器质性精神病、老年痴呆症等,甚至于有的老人还有过轻生的行为。


所以,对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也是老人养老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老年人的生活,比起金钱来更需要陪伴


现在的社会,很多农村人都往城市跑了,但在城市住久了之后,就会想念农村的生活。


虽然日子穷点,房子破点,但这都是自己的东西,并且村里的烟火气也比城里面的充足,人多也很热闹,没事的时候和邻居互相走动走动,感觉日子过得非常快活,而城里面呢,很多人连自己的隔壁邻居叫什么名字都还不知道吧。


陪伴才是幸福最美的样子,子女们千万不要当“子欲养亲不待”时才去追悔。




回到文章的开头,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父母永远是子女的靠山,当子女在外面累了,倦了,被欺负了等等,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在农村的父母,想到的就是自己还有父母这么个靠山。


虽然他们也会老去,虽然他们并不能真正帮到你什么,但你住了多少年的房间,还给你留着,你最喜欢吃的菜,他们还记得,这也是父母能够为你做的事情了。


而子女的家,不会是父母的家。当父母老去的时候,他们自己心里明白,子女有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责任,就像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为了子女为了生活,努力的在外面奋斗,而很少顾及到父母。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几乎是每个人的心愿, 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子女的陪伴比金钱更为重要,作为子女应尽量多陪伴家里的老人,让他们缺失的感情不再空白,老年生活不再孤独。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物质上的需求并不强烈,他们更需要的是孤单的时候有人陪着聊聊天、散散步,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金钱,对于自己的子女,唯一的愿望变成了子女可以多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听起来很简单,也能解决很多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但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布人:dc6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