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衣锦街510号的九旬老人马菊仙如愿住进了临安福利中心。“现在您整个人变化太大了,看起来干净、清爽、有精神,腰板也挺直了。”看着马老太的华丽“变身”,武肃里社区党委书记帅可芳惊喜地说道。
马菊仙老人出生于1932年,年近90周岁的她身体一直比较硬朗,性格却有些孤僻。多年来,由于家中砌有土灶,尽管家住4楼,她也经常捡一些他人扔掉的旧床板、旧木头拖到门前楼道口,连同废纸、杂物等堆积在一起。
虽然经常把楼道口堵得满满当当,好在4楼住户也就她跟她小儿子这一户,倒也没有影响到邻居。因此,只有在网格员上门探视老人,提出要防风险、需要清理楼道的时候,马老太才会动手清理。不清理的原因很简单,马老太的说法是:这样堵着可以防小偷。
马老太的小儿子跟着她生活,早年离异、经常外出打零工,顾不上照顾老人,所以老人家生活也很是随意、不修边幅。为此,社区上门探视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些慰问品。“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社区有相应的探视制度,经常会上门探望。老人家看见我们总是说饿,所以我们去她家探望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牛奶、饼干之类的慰问品。”帅可芳说。
多种原因之下,今年3月以来,网格员发现马老太精神状态欠佳,老年痴呆症逐渐严重,总是间歇性精神失常,往往答非所问、胡言乱语。“严重起来的时候,邻居们反映,马奶奶她最近晚上不睡觉、半夜起来劈柴,还经常往楼下乱扔垃圾,有时甚至会把大小便也扔下去。”社区网格员方奇敏说。于是,马老太的种种表现在小区里也成了邻居们的一块心病。
为了回应居民的诉求、帮助马老太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武肃里社区多次联系老人的二子一女,寻求解决方案。在沟通中,社区发现,老人是企退人员,有一笔可观的退休工资,并且还有一处自建房出租的收入,经济条件不错,钱由大儿子掌管。
于是,在社区的协调和建议下,子女们最终同意将老人送进就近的养老院。“刚开始老人家自己有顾虑,说住进去了怕出不来,要烧饭给小儿子吃。”帅可芳说,在大家的耐心解释和带领参观下,老人也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同意入住。
一家人都协商一致了,但几个养老院却因为入住需求量大,一时间只能排队等待。考虑到老人的需求比较迫切,武肃里社区多次联系了戚家桥那边的社会福利中心,特地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
“在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的双重担保下,老人在完成了体检、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评估后,成功入住了福利中心。”帅可芳说,马老太在精神药物的治疗下,配合福利中心护理人员的关心照料,整个人有了明显改观,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文图:方远明
#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