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想要养老,第一反应是怎样的养老方式呢?很多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儿女养,而养儿防老更是流传至今。
可对于当今的社会,养老防老真的能让老人在晚年过得舒服吗?答案是:早已物是人非,以前的养儿防老,在如今的社会,不再是主流。
甚至很多老人都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发现靠女儿养老,不太现实,甚至还是受罪。
有一位72岁的老人唐奶奶是这样说的:在儿女家,各住了一段时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养老对我来说更好。
01唐奶奶的倾诉
唐奶奶今年72岁,是一位退休的工人,儿女双全,月退休金4000,有一套三居室。
72岁的她身体一般,原来只是有些小病痛,最近一年却突然生了场大病,住院了半个月。出院后的她很担心以后自己一个人生活,无法照顾好自己,便想到儿女家轮换着住。
她想得很好,儿女需要她帮助的时候,她抛下了老伴去给他们带孩子,帮他们减负。如今,自己身体不硬朗了,去儿女家养老不为过,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因为儿子离得近,他在征得儿子的同意后,去了儿子家,她以为她会过得很快乐,结果却是刚住了不到一个月,她就选择了离开。
唐奶奶帮忙带孩子的那段时间,在儿子家和儿媳妇相处得很融洽,基本没有红过脸。可是这次唐奶奶明显有了不同于那次的感受,她感到在儿子家居住处处受气。
因为身体原因,唐奶奶的饮食比较清淡,也需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时候,可是和儿媳妇一起吃饭,她讲究瘦身,说是要多吃五谷杂粮,反而白米饭很少见。
唐奶奶刚到儿子家居住的时候,家务活基本都是儿媳妇在做,她只要负责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
可没过几天,儿媳妇就不乐意做家务了,说是每天上班,还要带孩子,累死累活的想休息。对于家务完全甩手给了唐奶奶。
反倒儿媳自己每天回家,沙发上一坐,手机拿着就开始刷了起来。吃完饭,筷子碗一丢,手机又到手里了。
唐奶奶心里很是不爽,自己来儿子家是来养老的,又不是来当保姆的。儿媳妇实在是太懒了,可每次唐奶奶刚提出让儿媳妇帮忙,儿媳妇就找各种借口,对唐奶奶甩脸色。
就这样,住了不到一个月,唐奶奶收拾行李回去了自己的家。她想人老了,干不动了,成了负担,即便是去亲儿子家住,还得看他们的脸色生活,说好的养儿防老呢?
心酸的唐奶奶收拾好心情,去了女儿家,女儿、女婿倒是很欢迎她的到来,还很是热情地招待了她。
唐奶奶仿佛看到了曙光,这回终于可以安心养老了吧?
她高兴得太早了,当她的亲家知道唐奶奶要在自己儿子家养老的时候,他们有意见了,自己的儿子,自己都没有去打扰他们小两口,这做岳母的倒是想的还挺好的,又不是自己没儿子。
心气不顺的亲家,在唐奶奶在女儿家居住的日子,三五不时也到儿子家来住着,话里话外都在赶唐奶奶,说唐奶奶不心疼自己闺女,有儿子不靠,非得让闺女给养老。
还说唐奶奶心疼自己的儿子,她这当亲家的也心疼自己的儿子呢。
全然忘记了,当初娶媳妇时,唐奶奶为了女儿的幸福,都没有提彩礼的事,只是意思意思地让他们给了不到5万块,唐奶奶反而陪嫁了100000。
两位老人经常因为想法不同,小有争执,女儿两口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都是老人,说谁也不对。
就这样,在女儿家住了一个月出头的唐奶奶,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心里也放弃了去儿女家养老的想法。
她发现,去儿女家养老,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居住,儿女每个月看望自己两三回来的舒服。
在自己的家里,她想吃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用跟着儿媳妇吃,也不用跟女儿的婆婆怄气。
她决定,今后的日子就自己过了,有房有退休金的,日子怎么也差不了。如果实在是怕孤单,就考虑把房子中的某一室出租出去,这样既有个收入,家里也有些人气,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02写在最后
说起养老,关键时刻,哪怕孩子是亲生的,也不一定能靠得住,忙碌的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分给父母,去细心体会父母的感受。
在做女儿的心里,父母吃穿不愁就是他们对父母的孝,他们往往忽略了,人在老年其实更需要儿子的陪伴,和细心的照顾,心里的温暖比生活上的不愁更重要。
所以,在这里也希望,为人子女者,家中有老人者,多关注些老人的心理健康,不要让他们有儿女却活成了空巢老人。
作为老人,需要明白,晚年想要过得幸福,光依靠儿女是不够的,更重的是自己有自己的爱好,有独立的能力,在生活能自理的时候,自己过自己的,才能过的有舒适。
关注我,与我一起聊更多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