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代表着老年人最为基础的生活水平和物质保障,可以说是处于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最为重要的政策和制度之一。而去年以来,我国虽然面对着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但在养老制度上,仍保持着更进一步的变化。
养老金统一上调
据《澎湃新闻》报道,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的相关通知显示,今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被要求上调4.5%实现“17连涨”。尽管因为经济冲击和各类突发事件,涨幅相对来说比以往少0.5%,但能涨已经是当前国际大环境下的一个“奇迹”了。
当然,涨养老金不仅仅是因为物价的上涨,更多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养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尽可能适应变化才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只有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年轻人也才会有一定的动力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因此养老金统一上调的意义非常重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调的仅仅是基础养老金,而这个基础养老金其实只是我国整个养老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根据情况的不同,不同地方还会根据人口比例和种类制定更多的策略并且有倾向性地向某一类人倾斜养老资源,其中就包括有能享受特殊待遇的两类人。
2类人享受特殊待遇
第一类就是高龄退休人员。因为我国老龄化越发严重,医疗水平发达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高龄老人变多了,而这些人在没有较多子女的情况下想要看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往往需要请护工或者到养老社区以及相关机构进行托管,这笔费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地方就需要适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职责,基于高龄者高龄补贴就是必须的了。
不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高龄补贴发放的具体年龄和实际的金额也不相同,上海一般来说是男65、女60,而浙江是男70、女65,金额方面自然是经济发展好的高一些,经济发展差由国家资源倾斜,从而拉高一些。
第二类人是特殊地区的退休人员。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且环境复杂,尽管东部有不少大城市,但西部等地区依旧存在很多较为落后和贫穷的村庄,很多人因为政策倾斜或者祖宅等等原因一直在这一地区进行建设,这些在经济不行的地方协助发展的人就必然会被需要政策支持,政策倾斜也就是完全必要的了。
当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养老金还会有其他新的变化,这就需要人们自行关注相应的报道和发展政策,避免错过一些重要的政策。不过在信息化的当下,地方一般来说也有针对老年人设立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这也可以是老人了解状况的渠道。
一类人领不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说绝大部分老人都能领到退休金上涨的福利,但也有一类人是没法被列入到养老金上涨中的,那就是今年开始退休各个人员。在2020年12月31日之后的退休的人实际上都领不到。因为养老金上调的计算是按照前一年的养老金以及经济发展等有关,今年退休的数据都还没有,就只能按照“临时养老金”计算,明年如果还有增长才会计入到养老金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今年往后,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要求全面推进养老金全国性统筹,这意味着未来地区性的养老金差异会不断减小,地方和政府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改变养老金的额度和相关政策,这对于贫穷地区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于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可能就会构成一些削弱。
退休人员的养老新模式
与此同时,不仅只有社会对于退休人员有一定帮助,企业也同样如此,养老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当下无论是人员的参与度还是实际的企业数量都存在问题,发达地方的老人有非常多的选择可以给自己的后半生安排得不错,但经济不太复杂的一些地方就并不如此了,更多的人只能依靠养老院或者居家等养老方式,这就很可能导致家庭中的劳动力不足,引发贫困。
如果想给这些地方配备发达的养老产业显然在短期内不太现实,因为一些新兴的养老模式被提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互助养老”,不同于大部分的养老方式,互助养老的本质是一群老人住在一起互帮互助,既避免了僵化的养老院管理,同时也能够尽可能不让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寂寞。
同样新兴的还有一种养老社区的模式,不同于养老院和租房子式的互助养老,养老社区一般来讲根据价格和地段以及大小都有一定的区分,但至少包括了完备的医疗、全方位的娱乐休闲和学习场所,在氛围上明显要好于养老院。
当然,养老院本身也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在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改革,未来也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养老任务,这些其实都可以说是养老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未来人们可以期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