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问题,对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市多家机构将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护理人员紧缺、流失率高、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据调查,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7-8位老年人,且一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较差,在看护过程中突发状况较多,护理人员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护理人员的薪酬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致使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高。
提案内容
针对这一现状,市政协委员白惠莲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市“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建议的提案。提案得到了市民政局、市医保局高度重视,并积极与白惠莲委员面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办理提案,促进了安宁“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白惠莲提出:
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引导我市职业院校设立“医养护理”专业,培养一线护理人员。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设立政府特殊岗位补贴,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确保护理人员“留得住”,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提案交由市民政局和市医保局办理。两单位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办理。
采访:市民政局工作人员 李贇
采访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好提案的办理:
一是成立由安宁市民政局副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专人落实。
二是与委员多次开展面商和回访,做到提案落实到位、委员满意。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坚持民政为民、民政利民的职责,把委员的提案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重要贡献。
两单位认真落实《安宁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了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建设,满足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
截止目前,全市9家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均以医养共同体、医养协作体、医养“1+1+X”联合体等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护理保健、就诊等医疗服务。
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域职业院校设立“医养护理”专业,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目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设置了“医养护理专业”,并与安宁市域内养老机构建立了合作实习基地,为安宁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市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本、专科毕业生,以及技工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6000元补助,并将其纳入城市落户政策范围。
我市开展定期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开展1次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能力。
2020年,实现9家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100%目标。
提高待遇水平,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将公办敬老院养老护理员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并按照规定为其购买“五险一金”,自2019年起,敬老院护理人员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800元/月,提高到3006元/月,并按照护理等级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元、100元、50元不等的护理补贴。
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且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不断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
全媒记者:陈建平 武春华 (文/图)
美编:魏圆 审核:付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