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民生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记者获悉,济南市民政局要求养老服务机构严控人员出入,规范亲友预约探视,实行“非必要不探视、非预约不接待”,探视人员须持核酸检测证明,按预约时间在独立探访室探视。
将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济南市民政局扛牢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下发加强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对民政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区县民政部门压实“四方责任”,落实“五有”措施,将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纳入当地疫情排查、物资调配、转移隔离、集中救治等整体部署。
积极配合做好市村居疫情防控组相关工作,指导全市城乡社区组织发挥基础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储备、重点人员管理及社区弱势群众关爱帮扶等工作,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基础防线、人民防线。
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亲友预约探视
探视人员须持核酸检测证明
切实加强民政机构管理。督促指导全市各级各类民政服务机构,严格落实体温监测、通风消杀、应急演练等日常防控处置措施,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按计划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倡导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返乡。
一是“一老一小”民政机构方面。要求养老服务机构严控人员出入,取消走访慰问活动,禁止无关人员进出。规范亲友预约探视,实行“非必要不探视、非预约不接待”,探视人员须持核酸检测证明,按预约时间在独立探访室探视。要求儿童福利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儿童生活区域保持独立,除服务儿童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生活区域。对学校放假返院儿童,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观察14天后,方可与院内其他儿童接触。
二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方面。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做到“五个必须”,即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必须现场测量流浪乞讨人员体温,必须现场给流浪人员消毒并发放口罩,对新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观察不少于14天,必须认真宣讲疫情防控常识。必要时,救助管理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暂停送返服务。
三是殡葬服务机构方面。要求有效控制现场人车流量,劝导群众从简从快办理丧事活动,避免人员聚集扎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及防控要求,必要时暂停组织遗体告别仪式。
四是婚姻登记等服务窗口方面。要求尽量采用线上预约、错峰办理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聚集。
五是社会组织方面。要求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倡导原则上不举办年会、人员培训等聚集性活动,支持鼓励社会组织换届等活动延迟举办。
受疫情影响无法返乡、生活困难的农民工
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000元
全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保障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乡、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000元;对遭遇突发事件的困难家庭或个人,按照1000元以下的标准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给予10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对遭遇特殊生活困难通过临时救助无法解决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当提高救助额度进行救助。
二是深入开展特殊群体巡访服务。组织村(居)干部、网格员等,逐户查看留守、独居老年人住房取暖、物资储备和疫情防控情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对子女无法返乡的经济困难老年人进行巡访探视,落实照料服务责任。加强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巡查探访,组织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帮扶关爱父母无法回家的留守儿童,帮助其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加强联系;对暂时无人照顾或无人监护的儿童,由村(居)委会或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照护责任。
三是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加强与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托全市6400余名救助联络员,对地下通道、待拆迁房、桥梁涵洞等市区重点地域进行全天候巡查,173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点实行开放24小时,配备足量棉衣、棉被和食品等救助物资,确保春节期间临时遇困人员救助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