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已然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辛苦努力一辈子总要为养老提前谋划,以确保基础温饱得到满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已经突破2.5亿,按照当前老龄化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数量或将达到3.7亿,届时养老形势会更加严峻,子女及社会将要负担更沉重的养老压力。
目前,子女养老、退休金养老、以房/地养老、互助型养老等等是基于我国现状所构成的几种养老形式,其中,退休金养老是国家一直以来所推行与提倡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在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方面,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及完全并轨的情况下,农村养老金的平均水平仅仅只有千元左右。
显然,依照目前的物价增长趋势,农村现阶段下养老金的发放水平解决不了老人们所面临的养老难题,虽说2020年我国城乡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了16连涨,但从整体而言,农村老人依然属于低收入群体,在晚年生活中,养老金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另一方面来讲,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也呈现逐年上涨态势,有22个省养老金收不抵支,需要中央调剂。
有报告显示,2020年养老金中央调剂金额超7000亿,这就意味着“收不抵支”其实是一项非常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养老基金的结余为0,那整个养老体系便会瘫痪。因此,有不少网友担心,在养老金支付压力渐长的局势下,基础养老金是否会实现17连涨呢?2021年农村养老又将迎来哪些利好呢?一起来看下。
①养老金支付有压力,但结余充足
不可否认,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的状态下,养老金支付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02年9月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为4.5万亿,尽管短期收入低于支出,但养老基金整体运行平稳,养老金将足额按时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②2021年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近期,湖北、江苏、四川等省份陆续发文,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专家指出,养老基金实现省级统筹是实现国家统筹的基础,解决了基金分布不平衡、共济能力差、统筹力度不足等等问题,而且,养老基金实现全省统收统支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对老人而言无疑是又1大利好。
③养老金统一经社保卡发放
在《关于在养老保险业务中全面推进社保卡应用的通知》当中,人社部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在2020年底之前打通社保卡办理养老金业务全流程。据悉,从12月份开始,多地发放的养老金已经不再打到银行卡或存折,而是经由社保卡发放。由此也就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养老金或将全部经由社保卡发放,既方便快捷,安全性又高,同时还能省去不少麻烦。
除此之外,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依然能够维持在10%左右(2019年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为9.03%),这也便为基础养老金实现17连涨提供了基础!因此,综合上述这些来看,我国养老基金在实现省级统筹之后运行得或将更加平稳,养老保障体系也会更加完善!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养老金将会在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希望随着养老制度的完善,养老难从此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