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敬老、爱老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家有高堂老母是一个家庭的根和灵魂所在,也是孩子们思念和回归的乐园,“娘在家在”也是很多游子发自肺腑的心声。
可有多少儿女在他们安居乐业后便很少回家看望父母,逢年过节也只是打个电话寄些生活费,他们忘记了母亲当年的辛苦抚育。随着时间的流逝,母爱亲情变得淡薄和疏离,当老母亲痴痴盼着远游的儿女时,那种心情你们可有体会。
一、生育五个子女,87岁老人为何和小女儿水火不容?
87岁的李梧桐老人,一生养育5个子女,如今她疾病缠身,生活难以自理,原本孝顺的子女,最近却不见踪影,对她不闻不问,让她很是难过。本该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晚景如此凄凉,那么她的5个子女都在哪里呢?
老人说,她最小的女儿王美韵打完牌,每天都来给她做饭,可三天前小女儿回来一趟却消失了踪影。
老人有白内障,视力模糊,女儿不在的日子里,老人只好摸索着上下五楼买了豆腐脑和包子垫肚。
老人坦言,小女儿性格强势,总是会跟她吵闹,她害怕找女儿说话。
母女俩一见面就剑拔驽张,小女儿说母亲“很奇葩,有毛病,很凶”等字眼脱口而出,听了让人不可思议,女儿对老母亲的评价竟然用到奇葩。语气里看不出尊敬的意思。是什么让这对母女的关系变得如此微妙和水火不容呢?
王美韵承认这几天确实没照顾母亲,因为老人性格急躁,曾经还拿拐杖把她打得鲜血直流,李梧桐老人却矢口否认:瞎说,从小我就没打过你。说女儿污蔑自己。
王美韵感到十分委屈,三天前,老人不知为何无故生气,不给她开门,这几天她也就不愿再来照顾母亲,况且这么多年她一直都给母亲做饭照顾她,可连家门的钥匙母亲都不给她,回家还要敲门经她允许才能进屋。
李梧桐老人的5个子女,老大老二都早已定居山东,老三在株洲,老四在岳阳,唯独老五王美韵和母亲生活在长沙,所以照顾老母亲的重担就落在小女儿的身上。
在2015年老太太的老伴儿去世,单位发了5万元的抚恤金,而她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就由小女儿王美韵和四女儿王美茹一起替老人前往株洲领取,同时也就存在小女儿的名下。
家人决定将这笔钱用来给老太太养老送终,可老人一直坚持认为是小女儿把钱据为已有。王美韵说:存折早已交到自己母亲手里,只是密码是她在保管。可母亲总认为她要侵吞她的所有财产,还把她当成是一个坏女人。小女儿常期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本该是老太太最亲密的人,为何两人见面反倒相互猜疑和分外眼红呢?
二、小女儿37岁结婚,母女关系出现裂痕
李梧桐老人从包里拿出了钱包和少量现金,她说她曾经丢过钱,所以现在对于钱财格外谨慎,而丢钱时,就自己和小女儿在家,这件事发生后,让她不得不提防。
老人把她的小腰包东躲西藏,在柜子中左右挑先后,将其藏在衣柜中的隐秘之处,她说她要藏得让小女儿找不着,之后再将房门从内反锁,生怕这个“宝贝”被小女儿发现。老人的举动幼稚中带些可笑。防女儿像防贼似的。
年轻时,李梧桐老人的丈夫在铁路工作,很少回家,她一个人带着5个孩子定居在长沙,后来四个子女都相继结婚生子,前往外地奋斗打拼,唯独小女儿一直在身边陪伴,母女俩一起相依为命,王美韵直到37岁结婚离家,虽然两人相距不远,可是母女关系却开始出现裂痕。
结婚前母女俩一直是对方的依靠,王美韵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母女俩的关系就如履薄冰,在她看来完全是小女婿从中作梗,使得女儿和自己愈发冷漠。
王美韵回忆,母亲年轻时脾气就暴躁,有极强的占有欲,就连在朋友家吃顿饭,也惹得她大发雷霆,而对于母亲的暴脾气,王美韵也表示理解也愿意隐忍,可伴随着母亲年纪的增大,她的控制欲也越来越强,甚至影响了女儿王美韵的婚姻。
王美韵的闺蜜说,在朋友圈里,王美韵的丈夫是公认的好男人,对李梧桐老人也很孝顺,所以不可能故意破坏她们母女的感情,老人之所以处处找茬,是因为老人控制欲太强,认为小女婿霸占了自己的女儿。
王美韵37岁才跟丈夫结婚,丈夫是二婚并育有一子,两人在结婚之前就约定好不要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使得老母亲对这个二婚丈夫一直印象不好,她固执地认为是小女婿强迫女儿不允许她生一个自己的孩子。
三、老人害怕孤独,渴望儿女陪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梧桐对子女也越来越依赖,而这种过分的依赖,使得子女们都倍感压力,对于女儿的行动要完全掌握,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就用极端的方法吸引他人注意。王美韵说有次她去给母亲买汉堡,母亲问她需要多长时间?她说10分钟,结果没过多久母亲就在阳台上喊“救命啊”。别人还以为是她虐待母亲。到后来这种掌控欲带来的只有无休止的争吵。
王美韵哽咽着说,有时自己不知道说错了什么,就会惹得母亲勃然大怒,两人的隔阂也就越来越深。
四女儿王美茹说,母亲只能交小妹继续照顾,小妹之所以一时气愤不愿去看望母亲,是因为母亲是个极其强势又自我的人,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惹得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很头疼。
邻居们说,老太太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人人都知道她性格倔强,对最亲密的子女,更是相当防备。
而远在山东的大儿子也年过七旬,去年回来20多天,临走母亲把他反锁在屋内,到现在他的行李箱还在家里。儿子说:每年给的生活费不少,可老人过于执拗,和家里每一个子女都相处不好。所以五兄妹商量,外地的子女尽财力,长沙本地的小妹付出人力来照顾母亲,听到大儿子消极的态度,老母亲早已泣不成声。
老人害怕孤独,不想一个人在家待着,没事就下楼和邻居聊天串门,看到四楼的邻居每天有亲人陪伴让她很是羡慕,老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白内障等一系列疾病,由于身边没有人陪伴,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她只能向邻居求助,明明有儿有女,可她却过得像空巢老人一般。
五个子女老人付出了全部心血,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她只希望孩子们能常伴左右,在孩子们心中有她的一席之地,老人说:只要孩子们回来我就高兴。
结语:
看后让人泪流满面,年近九旬的老人,晚年有如此境遇,虽有五个子女,可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维斯冠说: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母亲养她们小,年纪大了,她渴望孩子们陪伴来慰藉她孤独的晚年生活,却无奈事与愿违。离她最近、最贴心的女儿害怕和她交流,实在让人难过。
1、老人强势其实是找存在感
这个老母亲是个很精明的人,一点都不糊涂,年轻时持家有方,老公在外工作,所以她一人带大五个孩子,养成了她性格强势唯我独尊的一面。
对钱财看得很重,这可能与她早年的生活条件有关,因为她没有工作,节衣缩食养大孩子的不易,让她敏感又多疑,防备之心极重。即使对自己的子女都不放心,所以才把自己的钱包藏来藏去,看着可笑但让人落泪,不是穷过苦过,也不会有这样的防备心理。
有人说,经济权决定一个人家庭地位和话语权。不难看出,她害怕失去家庭支配权才怀疑女儿,因为钱是她的底气,只有这样她在儿女面前说话才硬气,才有存在感。
2、老人需要理解和陪伴,而子女却忽视了她的情感需求
其实,老人的晚年缺的不是钱而是理解和陪伴,她希望自己能在儿女心中有一席之地,可儿女都说她是一个麻烦的人、不好相处的人,听了让人难过。
孩子们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和立场为她考虑,她想你们,渴望你们多回家看看她、陪陪她,哪怕说说话聊聊天,对她都是一种幸福和心灵慰藉,可惜儿女只给予她物质上的满足。当老人说到孩子都不在身边时,她泪眼双流,说明她内心对情感的渴求很强烈。
3、儿女要对老人有耐心和安全感
中国人常说老小老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脾气越来越像小孩子一样固执任性,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老人都会有这样的状态,他们对自身的安全和情感需求充满危机感,这个时候就会以任性和不讲道理的方式向家人寻求爱的关怀。空巢不是秋,空心才是寒。作为子女要用更多的耐心和关怀帮助他们驱散内心的阴霾。
正因为内心的极度空虚,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对女儿充满怀疑,只有给老人足够的尊敬、关怀和陪伴才能让他们晚年过得安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