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养儿为防老”。
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儿女似乎一直都是父母在年老之后的最后一道防线。父母的晚年幸不幸福,看儿女的孝顺值就能一目了然。
事实上,父母的晚年生活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而并非受儿女操控的单方面作用。在过来人眼中看来,父母晚年幸不幸福,关键要看这三件事情。
“晚年可不能被拴在儿女身上”,过来人的话,揭开晚年幸福的奥秘
张爷爷是村里大家都认识的独居老人,本来张爷爷身边还有个说得上话的老伴,可在几年前老伴也因病去世,这让张爷爷一夜之间就没有了陪伴。
出于对老父亲的担心,子女们也提议过把张爷爷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也更方便去照顾他,但是张爷爷拒绝了,仍然想要自己一个人生活。
张爷爷找借口说自己住不惯城市里的房子,还是喜欢自己的“老窝“,由于子女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很少抽空过来陪伴张爷爷,只是偶尔来几次。
在周围的老邻居看来,张爷爷这后半辈子一没有儿女的陪伴,二没有说贴心话的人,这几年一定没少遭罪。可在张爷爷看来,自己的生活却是异常的丰富。
不是和同村里的”老兄弟们“下象棋,就是去公园散散步,打打太极。在很多人眼中,显得格外自在和悠闲。
周围有人很不理解的问他:“都说养儿防老,你这子女也没陪在你身边,你怎么还跟个没事人一样?”
没想到张爷爷却笑着说:“幸福生活可不能只寄托在孩子身上啊,我们得有自己的生活,要不然他们在身边‘捆绑住’咱,那可不如现在自在啊。”
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和这三件事息息相关,别被儿女给捆绑住
【第一件事】:最好精神与经济独立
很多父母都会为了子女的未来幸福生活而劳心劳力半辈子,巴不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但是,孩子早晚都要建立自己的家庭,他们不只是自己的孩子,更是别人的父母和爱人。
父母年老之后要想不因为自己而对孩子的家庭造成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存下自己的“养老资金”,可以在自己空余时间,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老人朋友,大家一起旅游或是观景,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也会更自在。
【第二件事】: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保持健康身体况状的前提,健康身体状况又是享受生活的资本。
对于老人来说,风风雨雨一辈子了,既然什么雨都见过,什么山都翻过,又何必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不开心,影响自己的晚年的幸福值呢?
正所谓“知足常乐”,老人与其各种抱怨,倒不如保持着一颗满足的心,面对眼前的一切,当期望值降低了,幸福值自然也就会上升。
【第三件事】:对子女的生活保持“有需要出现,无需要退出”的态度
很多老人对子女都有一种过分的依赖与被依赖性。
“生个孩子吧,我们给你们带。”
这句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话其实暴露了老人老年幸福值不高的根源:
很多老人都想在自己还有能力帮助子女的时候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减轻负担,结果却因为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反而矛盾不断。
父母不可能陪伴子女一辈子,当子女有需要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意见或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当子女无需求时,还是尽量回到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有何不乐乎?
写在最后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及新旧观念的更替,“养儿防老”也出现了不同的理解方式,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并不全部建立于子女身上,也与老人自己的心态及思想有关,老人的良好心态也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奠基。
身为子女也要常去探望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理情况,毕竟,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是需要老人自己与子女双方的努力去实现的。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