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主张孝养亲躬,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每个家庭要同时承担起工作和照顾家庭的重担,这个时候,老年人就不可避免地无法卸任对社会家庭的付出,但这种付出却一直没能得到重视,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悲哀。
被“带娃”支配的晚年生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完全意味着资源的消耗,反而老年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在照顾孙辈的方面为中青年分担压力。随着习惯的推移,进而演变出了一种“老祖母理论”。
老年人能牺牲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为自己的孩子费心费力,可能一两年,也可能更久,甚至对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家庭来说,自己的儿女一年到头都不知道能回家几回,剩下老人和孙辈相依为命,留守在家,在年老之时,仍要扛起生活的重担,负重前行。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中青年团体的压力肉眼可见,在最初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大都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但要想脱离社会工作而开始完全的家庭式育儿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除去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之外,生养一个孩子的费用也不容小觑。
与之相反,在国外一些国家,一位妈妈若想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仅靠国家政府的补贴就可以实现。另外,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更能接受专业的育儿师介入育儿管理,反观中国的现状,即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依然更希望亲力亲为,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动摇。
在他们眼中,育儿师甚至月嫂都无法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尤其是近年来关于托儿所、月嫂等相关不负责任的新闻层出不穷,让大部分父母不敢将孩子交给所谓的“外人”照管。
于是,他们的目光就放在了自己的父母身上,相较于一些社会上无法保障的人员来说,父母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老人们一方面出于对孙辈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希望帮自己的孩子分忧解难,也都会心甘情愿地应下。
如此一来,他们的晚年生活就被“带娃”完全捆住了。即使这种隔代的照顾与教育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免不了指责与争吵,但这仍是大部分中年父母的选择。
回不去的家,放不下的心
当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时候,就避免不了出现“老年漂”的现象,他们可能要在晚年远离故土,有的老人们也因此与相伴大半辈子的老伴分开。老人带孩子是子女想象不到的辛苦,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前半生为子女操劳,后半生为孩子的孩子劳心劳力,这种生活虽无奈却又无法避免,这是如今老年人的悲哀。
他们在年老后仍要为了孩子背井离乡,帮助自己的孩子照顾她的孩子,在陌生的城市里,开始重新适应,甚至要照顾年轻一代人的饮食起居,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压力。他们不放心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别人带,所以也只能被迫远离家乡。因为子女的工作,如今的随迁老人越来越多,而在这些人之中专门奔赴更一个城市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占比约有50%。
在大多数的老年人心中,帮儿女带孩子是心甘情愿的,有的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我帮他带孩子,等我年纪大了,还要他帮我养老”。这看似对等的付出背后,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子女有义务赡养老人,但老人却没有责任帮儿女照顾孩子,那些所有对儿女的付出背后都是每一位老人说不出口的委屈。
每一位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他们的初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更轻松。那些在年老时依然忙忙碌碌,帮孩子操持家庭的老人,无一不是满怀着对孩子深沉无声的爱与关怀。
一边被依赖,一边被忽视
如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也日益凸显,在家庭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家庭条件的不安和家庭教育的不安。首先是家庭条件,每个家庭都希望成为孩子背后强大的后盾,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在工作方面花费的心思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
其次就是家庭教育,因为工作的繁忙与生活压力的加大,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了困扰无数父母的一大难题,老人带孩子在一方面确实可以减轻很多新手父母的负担,但往往因为观念的不和,老人和自己的儿女之间因为教育问题存在很大的代沟,隔代亲现象的存在使很多老年人不能给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也会因此和子女之间产生矛盾。
每次谈及老人带孩子的话题,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忽视老人的感受,更多的是对老人带娃方式的吐槽。很多老人忙碌了一辈子,就算是带孙子也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却很难得到儿女们的满意。
在大部分年轻人眼中,他们看不到父母千里迢迢照顾孩子的辛苦,看不到父母身在异乡的孤独落寞,看不到父母在子女家里作为一个“外人”的拘束。他们只会一味地指责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教育观念落后会带坏孩子,照顾方法不对不科学对孩子不好等等,这一切无一不让老人们心力交瘁。
这种“隔代养育”的背后,是子女们日复一日的忽视与指责,是老人们年复一年的无奈与隐忍。年纪小的孩子,要寸步不离地照看着,大一些了,又要包揽下家务,带孩子学习休息,折腾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因为迈出了第一步,接过了照顾孩子的任务,所以子女们开始把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却不曾想父母本不需要去做出这些牺牲。
老人们的一天通常是从早忙到晚,竭尽所能地照顾好子女的小家庭,孩子们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仍时不时抱怨几句。一边依赖老人的帮助,一边又嫌弃老人很多事做得不对,老人们不愿意委屈孩子,只能委屈自己。
因为年轻人的忽视,很多老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身心疲惫却无处诉说,子女一味地将孩子交给老人,然后忙于自己的工作,在老人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依然少不了对他们的埋怨,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带孩子的事情患上了抑郁症。
我们的一声“爸妈”,开启了对父母无尽的索求,而父母应一声“爸妈”,也开始了一生的无私付出。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怀放在他们身上,感恩他们的付出,而不是嫌弃他们。
结语
每一个新生儿的降临,都不离开日夜的悉心照料,一个新的家庭成员的加入无疑对原来的家庭架构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但是那些帮自己的儿女带孩子的老人却从未得到关注,在大多数人看来,孩子远远比老人要重要得多,所以理所应当地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带孩子的老人从未被重视,对比于刚刚出生的婴幼儿来说,老年人往往需要做出更多的让步,为了下一代的生活,他们更多地是把委屈咽了进去。这种中国式的悲哀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多给父母一些关心,感恩他们的付出,包容他们的不完美,这才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