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周末5个同学聚会,在养老院当院长的同学说了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见闻
2021-04-18 19:37  浏览:12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这个周末,几个大学同学聚会,大家把酒言欢,喜笑颜开,我们这趟聚会的5个同学里,3个已婚已育,1个已婚丁克,还有1个单身。一晃大家已经大学毕业15年了,人到中年,今年刚好40,人生也基本都已定型,虽然大家混得有好有坏,但同学之间不用理会社会那套,大家只叙旧,无利益,畅所欲言。大家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一个是子女的培养,另一个就是自己人生后半程的规划。




聊到自己子女的时候,虽然每个人的口吻不同,有焦虑,有失望,有恨铁不成钢,但总体基调还是幸福,特别是那几个女同学谈到自己老公,一副上错花轿嫁错郎的悔恨,但一谈到自己的小孩的时候却一脸幸福,全场只有那个单身的女同学在一旁没有作声,一人向隅,举座不欢,我们自然把话题转移,接着聊起了养老的话题。




人到四十,已然不惑,自然不可能不考虑人生后半程的安排。已婚已育的同学还好,比较淡定,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而丁克和单身的那两位女同学则有些焦虑,他们更希望现在多积累些财富,到老了联系几位同样单身的老姐妹,组成姐妹互助团,互相照顾,到真的腿脚不灵便要坐轮椅了,不麻烦别人,直接进一所高档养老院,安度晚年。




一切真的如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简单吗?4位女同学里,有一个已经在上海的一家高档养老院当了院长,她接下来娓娓道来的一席话,引发了我们的唏嘘。


我这个同学为人直爽,她说,在社会上,大家的社会地位多半看的是财富和职位,你的地位高,你说的话就有人听,但是进了老人院,特别是高龄老人,社会上的那一套是在这里就行不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养老院也是,而且养老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养老院里的老人之间比拼的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子女。有子女的话语权强过没子女的,有子女经常来看望的话语权强过有子女不经常来看望的。


这在高档养老院里尤为明显,因为能进高档养老院的人,大家的身家都差不多,老人上了岁数,很多事情不能亲力亲为,所以有没有子女,子女来看得多不多,就尤为关键,因为这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当生活不能自理的你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有没有人站出来为你维权?




刚开始我觉得我同学夸大了,后来细细一想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虽然社会上不时有一些新闻报道老人在养老院遭遇不公正对待,但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养老院还是正规负责的。我们这边说的不是人为的恶意对待,而是面对资源分配的时候,有子女和没子女的老人待遇还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房间有2张床,一张靠门,一张靠窗,一般老人都喜欢靠窗有风景的那张,分给谁呢?这时候,有子女的老人就有话语权的优势,因为他争取不到,可以让他的有子女帮他争取啊,而孤寡老人则比较弱势,人微言轻的弊端在此显现,这不是养老院工作人员存心偏袒,职业道德不好,作为工作人员谁都想一碗水端平,当第一是资源有限,僧多粥少,第二在工作本身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谁都想少一些麻烦,选择阻力的方式来完成工作,这难免在一些小地方谁都会偏袒强势的一方。什么样的老人算强势?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有家属帮他维权的老人,就是强势的老人。




有的朋友会说那我也可以闹啊,我可以挣更多钱选择进单人房间啊,你这样说就算抬杠了。


如果你那么精力旺盛,你还进什么养老院啊,你在家自己照顾自己不是更好吗?除非你是财富金字塔身价上亿的那波人,那样你也不用去养老院了,直接可以在家请私人医生,私人管家照顾自己,不然还是要随大流;讲了那么多,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养老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面有它独有的游戏规则,对于普通人,最好的策略就是适应和尊重。




对于个人而言,我是坚定地支持有子女的人生,有子女不是为了养老,而是是为了在人间多一份牵挂,哪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的子女还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还在延续,想想就很美好。高晓松说过:他从小是他的北大校长外公一手带大的,他的外公告诉他,长大以后不管人生如何,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子女,当子女小的时候,你告诉她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当你老了以后,她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样,我喜欢这种充满温情与暖色的人生。


发布人:9d7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