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2020-10-14 20:26  浏览:22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李渊退位后晚年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自然与做皇帝时无法相比。但作为太上皇,与同岗位的老同志相比,也算“人家骑马他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史上那些太上皇

自皇帝制度建立以后,第一个太上皇是刘邦他爹刘太公。刘太公这个太上皇与别人不同,是他儿子给他挣来的。除了跟着刘邦提心吊胆过了几天苦日子之外,对刘邦做皇帝没啥贡献。他也就不好过问刘邦的事,安度晚年也就知足了。

应该说,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晚年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乾隆爷,因为他祖爷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登基时,曾经祈祷上天,说如果能做六十年皇帝,就把皇位主动禅让给儿子。

令乾隆没想到的是,到了八十五岁时,还活蹦乱跳的。他本不想退位,但上天却瞪着眼看着他,他也怕,也就不情愿地退了。

想想现在的老同志,哪一个愿意自己主动退下来哦。乾隆爷怕老天惩罚他,退是退了,但他又宣布自己身体还行,还想发挥余热。因此,乾隆这个太上皇是退居二线,但依然掌控朝政,跟裸退的老同志还不一样。嘉庆那皇帝做得跟太子差不多,乾隆爷这个太上皇自然也混得不差,是所有退下来的老干部所不能比的。

中间那些个太上皇,像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明英宗朱祁镇等等,他们几乎与李渊一样,无一不是被迫退居二线的,日子过得都很郁闷。

像朱祁镇那样,能再次复出,是另一种局面。但在太上皇时期,还是很悲催的。李渊与刘太公、乾隆爷相比,日子过得恐怕是差一些,但与其他太上皇相比,还是好了不少。


老干部李渊的退休生活

。作为离退休老干部,晚年生活是否幸福,这得从话语权、居住条件、退休金是否及时发放、生活福利及医保待遇、晚年娱乐活动是否丰富等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话语权。李渊不同于乾隆爷,不管玄武门之变后,他是否主动提出的退休,但肯定的是裸退,不保留一点权力,连一个顾问的虚衔都没有。也就是彻底放弃或者被剥夺了一切话语权,没有任何权力再干预朝政。

这对于一个曾经大权独握的男人来说,几乎相当于被阉割了,那是相当孤独和郁闷的,也是任何快乐都不能替代的。

同时,还有来自于政治上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新领导的疑忌,这也是个大问题。比如,其后世子孙李隆基,在马嵬坡事变后,太子李亨自立为帝,遥尊其为太上皇。李亨在杀回长安后,邀请李隆基回去,但他却有很大的顾虑。这足以说明,作为太上皇失去权力后一般都存在安危问题。

李渊与李世民是父子关系,但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却不仅仅是父子关系那么简单。李渊也有许多心理压力,但好歹是寿终正寝了。


第二,退休后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对李世民诟病较多的是,对李渊退休后的居住条件改善不足。住房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个大问题,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及改善居住条件是很困难的,太上皇也一样。这个问题单独再说,除了居住问题,其他生活方面的待遇还是得到了满足和保障。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老干部李渊,存在克扣退休金或不能保障生活的问题,在医疗保健方面也没有不闻不问的记载。

像明英宗朱祁镇被迎回后,一直住在南宫。退休待遇大打折扣,甚至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还得依赖他的太皇后做些针线活以贴补家用,医疗方面就更不能说了,朱祁钰巴不得他早死掉,那是相当的悲催。

虽然做皇帝的不是他儿子,但作为兄弟的朱祁钰也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从生活条件、医疗保障方面说,李渊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第三,退休后的娱乐活动还是非常丰富的。从领导岗位上突然退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孤独感。毕竟从事过皇帝这一特殊职业,很难再与普通民众打成一片,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日子是很难熬的。

但在李渊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资治通鉴》: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资治通鉴》记载,李渊晚年有许多内宠,仅仅小王就生了接近二十人。有说法以此认为,李渊在退休后,还生了几十个儿子及公主,这不确切。从司马光的记载来看,李渊晚年宝刀不老,妃嫔众多,而且都得到宠幸,还生下了许多小王和公主。这些小王的母亲都结交李渊已经长成的儿子,与李建成、李元吉等打得火热,就说明李渊的小王大多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出生了。

但从滕王李元婴的出生时间来看,李渊退休后的确也没闲着,依然乐于男女之事,并且颇有斩获。李元婴(628年-684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贞观二年(628年),李元婴出生。这足以说明,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还生育了小王子。究竟有多少小王子及公主是在退休后生育的,不很清楚。但这起码说明了太上皇晚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第四,居住水平降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本来李渊在岗时住在太极宫,那里办公条件及居住环境都是最好的。退休后,李渊觉得再在这里呆着也不是个事,于是,在贞观三年(629年)主动提出要去弘义宫居住,说那里“环境优美,适宜休闲养老。”

弘义宫本是秦王李世民的王府,哪能与太极宫相比哦。其规模不仅不及太极宫,就连太子居住的东宫也不如。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从此后,李渊就一直住在这里,再也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一般的修缮也没有得到保障。

对于这个情况,监察御史马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两次上奏反映,但李世民一直没有考虑去解决这个问题。李世民多次巡幸九成宫,去避暑消夏,但从没有带着太上皇一起去玩。等李渊最后患了风疾、行动不便时,才想起让他去九成宫避暑消夏。

李世民说要给太上皇建造大明宫,以改善其晚年居住条件。但还没有建好,太上皇就挂了,最终是李世民自己去享受了。

这是李世民遭受诟病最多的地方,也因此被认为是不孝。对于此事,豹眼无意为李世民解脱。但贞观初年,唐朝刚刚经历了频繁的战乱,急需恢复经济,财政状况并不很好,这也是客观历史事实。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一直是王朝政权腐败、灭亡的前奏。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有三面镜子,其中之一是以史为鉴,他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方面不应该遭受更多诟病。

至于说李世民自己去玩,不带着太上皇一起,的确不是个事。但玄武门之变后,父子之间不再那么亲密,一起玩也不会开心,还是各玩各的为好。

但李世民是应该大度一些,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才是。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了,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那一套才算是孝啊。但这说的是普通人家,也是正常接班的情况。皇帝提前退休,情况特殊,就不好这么办了。李世民上任之后,把他老爹那一套几乎是翻了个个,这就没法用孝道来衡量了。按照圣人的这个套路,居住条件没有及时得到改善,也就算不得大问题了。总之,在豹眼看来,作为老干部李渊的退休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退休了,已经不在岗,还想着与在岗时一样是不现实的。

李渊最终能有这样的晚年生活,也应该知足才是。


发布人:6b7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