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给予人们的福利年年增多,养老金的待遇每年也在不断增长,老百姓的退休生活越来越好,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我国养老金金额已连续上涨17年,预计接下来几年仍将上涨,这是由于物价上涨、保证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要让退休人员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可是问题来了,虽然养老金在上涨,可养老金差距仍未消除。虽然养老金都在上涨,但幅度不同,城镇职工的养老金一年涨一两百元,而新农合却只上涨个十几块,相差甚远。2021年人均养老金水平为3030/月,养老待遇高的职业,例如老师、军人、金融银行以及事业单位等等,都是在养老金平均值以上,多的能达到2倍以上。但和城镇职工的养老金相比,新农合下的基础养老金只有93元/月,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于养金偏低的退休人员来说,即使养老金上涨也不够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网友提出不要给他涨养老金了,该网友说虽然本人养老金高达8000元,但退休之后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养老金花不了多少,并呼吁5000元以上的少涨点或者干脆不涨。
有的人觉得养老金水平高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可以不涨了,这样才能减少差距,究竟是否能实施呢?我认为出发点是好的,但有点不切实际了。
在我们身边的普通职工养老金一般很难达到5000元,达到5000元的都是年轻的时候交了很多社保费或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职工,我国社保基金的宗旨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超过5000元就不涨的话,违背了宗旨,对于付出得比别人多的职工来说很不公平,并且会打消职工上交社保的积极性。
5000元究竟够不够花也是个问题,像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5000可能勉强够用,在西部地区的小城市可能2-3000元就够用了。
养老金的多少跟工作年限、缴费指数、地区水平有关,所以我认为养老金有差距是合理的,超过5000元不涨过于一刀切。
小张说
近年来国家在付出实际行动来缩小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群体养老金的数额,并限制了高收入群体的养老金增长待遇。养老问题关乎民生大计,要想缩小养老金的差距,不仅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其羡慕别人的养老金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多缴纳社保,这样在退休后,就有一笔可观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