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7日讯农村老年人数量约占老年人总量的60%,但受支付能力、消费意愿、服务设施、专业队伍等条件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发育缓慢,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和难题。近年来,滨城区从幸福院建设切入,打造村级养老服务平台,发展以互助养老为主、专业化养老服务逐步介入的养老服务,补齐民生短板,提振乡村养老底气。
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姑子庵村的幸福院,28间院落整齐划一,窗明几净,水电气一应俱全。与其他养老机构不同的是,在这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会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同时村里还设置了保洁、助老等公益岗,确保幸福院每天都有服务人员上门,还有家庭医生,每隔半个月就会上门服务。村民石秀芬与老伴2018年首批入驻幸福院,老伴常年患高血压,入驻幸福院后,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滨城区滨北街道姑子庵村村民 石秀芬说:“吃饭上食堂领的,水吧家里有,这又按上气,俺没儿没女的,俺觉得可是老幸福,国家管,村里也管,不就很幸福嘛,有病来查病,理发有来给理发的。医生来就检查啊,给量血压,量血糖,今日又来的量血糖,挺好啊照顾的,吃住也很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的,俺没寻思老了这么个样,老来这么享福。”
按照“村里牵头、政府补助”的原则,滨城区滨北街道姑子庵村整合资金100多万元,把闲置多年的废弃坑塘改造成了幸福院,村里特困老人还有年满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居住,让之前分散居住的老人能够统一接受照顾。在互帮互助氛围的感召下,很多老人的精神面貌为之改变。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孝善基金,幸福院老人每年享受基金补贴120元,每户享受基金补贴240元。
老人采访 杜述芳说:“这个吃住啊在幸福院,吃住所以衣食住行,都不用个人操心,我就想法多活,要求就多活几年,享受幸福,我要对幸福院啊,有个回报。这个回报,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发挥我这个作用,有时候到这个厨房(爱心食堂)啊,帮帮忙啊,给他炒炒菜啊,给他洗洗菜啊。”
滨北街道姑子庵村党支部书记 杜卫峰说:“这种村居互助模式,有些解决了咱这个老人分散,分散居住的问题,以后便于咱这个对这个老人啊,老年人集中护理,集中帮助,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不光是老年人参与,村里这些年轻人啊,也都参与进来了,在咱全村里,营造了崇德向善,孝心敬老的好风尚。”
“幸福院+周转房”模式类似“村养老宿舍”,为老年人,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周转性质的养老用房和日常照料服务。发挥了居住、就餐、医疗、娱乐等“一院多能”的作用,做到集中养老和公共服务功能相结合,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缺乏照料、居住条件差、生活孤独、看病困难、娱乐活动单调等问题。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愿望,成为解决农村养老的有效模式。
记者李力维 权冰 李春丽 张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