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观察丨九字方针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0-10-25 13:16  浏览:86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炜言大义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6月18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刘鹤首次针对资本市场改革提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8月24日,刘鹤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再次强调资本市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

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对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国证监会9月下旬的会议提出,全面、辩证把握“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之间的有机联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规矩立起来,让市场对监管行为有明确预期。坚持依法依规监管,对恶性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0月21日表示,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既有利于把“不该管的”坚决放权于市场,也有利于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从而实现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首先要抓住落实新《证券法》的契机,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A股市场问题与乱象不少,亟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制度。聚焦“建制度”主线,应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建制度”有助于强化精准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例如,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将更好实现优胜劣汰机制,并引导市场投资行为转向理性。

“不干预”重在激发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证监会此前明确表示,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这将保证市场基础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与促进市场活跃。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干预”的监管理念得到市场认可,对A股走稳走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

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是国务院金融委今年多次开会强调的。“零容忍”的落脚点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三公”原则。投资者应该认识到,不能对“不干预”片面理解,“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正如易会满指出,“不干预”的核心是在法治轨道上实施监管,到位但不越位,也不能缺位。

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突出违法成本的显著提高。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追责体系,尤其是落实好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让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更惨痛代价。唯如此,才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净化市场生态环境。A股市场进一步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特别是吸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离不开规范市场秩序。从问题导向出发,当前尤其要严刑峻法,促使各市场主体诚实守信,敬畏法律,遵循制度,严格自律。

热点链接

●马建堂在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国研丨第三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讲堂”开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

●三季度数据面面观丨消费增速持续回升 线上消费助力经济复苏

●圆桌丨清醒乐观研判中国经济复苏增长态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重庆李家村:制度创新蹚出幸福路

●决战决胜@2020丨殷浩栋: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监 制丨王忠宏王辉王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发布人:ba9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