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为什么越孝顺的儿女,越不受老人待见?2个老人的亲身经历
2021-03-11 09:00  浏览:115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为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老人含辛茹苦将儿女养育成人,到了老年,也希望儿女孝敬,让自己过上晚年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父母看着我们长大;等我们长大后,却看着父母老去。作为儿女,总是希望能竭尽所能孝顺父母,在他们老年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可有些老人却不接受,儿女越孝顺,越不待见他们,这是为什么呢?两位老人说出了大实话。


01张阿姨,68岁

我是个农村人,今年68岁,生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很懂事听话,从小成绩就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让我很省心。他志向远大,考上了北京大学,之后又出国留学。还找了一个外国媳妇,定居在国外了,几年才回家一次。

小儿子被我宠坏了,成绩不好,经常在学校闯祸,没考上大学,我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给他找关系读了一所好点的大专。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又托人给他介绍了个工作。他倒是找了个本地媳妇,留在了我身边。


小女儿成绩也很好,而且骨子里很要强,可我有点重男轻女,家境也贫寒,当女儿提出要考北京大学时,我拒绝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心里不希望女儿读那么多书,一是减轻家里负担;二是反正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读那么多书给别人家培养。为此,女儿跟我大吵了一架,差点断绝母女关系。

在女儿的坚持下,我还是向大儿子开了口,让他资助女儿上完大学。女儿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当起了村官,说是要把家乡建设好。她结婚后,女婿也跟她来到了这片土地。女婿是外地人,为了女儿离开家乡,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女儿女婿对我很孝顺,因为住得不远,隔三差五回来看望我们。可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女儿对我多么好,我总是惦记我那两个儿子。每次女儿给我的钱,我都给二儿子留着,只要他一回家,我就偷偷给他。


老大在国外,工作干得不错,不用我操心。但我总希望他过年的时候回来看看我,只可惜老大太独立,很少给我打一个电话。

对于我的偏心,女儿从来没埋怨半句。她总说,我生她养她,她就要报恩。可女儿越孝顺,我越把这些当成了理所当然。只因她是女儿身,嫁出去了。

02李阿姨,70岁

我今年70岁,有一儿一女。女儿从小就很懂事,很少让我操心,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经常帮我干家务。可能是她太让人省心,我没花多少心思在她身上。

小儿子很调皮,成绩又差,经常在学校惹是生非,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书了,后来跟别人学了一门手艺,吃不了苦,直接买了张火车票出去游玩,把我和老伴气得不行。


成年后,他自己去了广州打工,没赚到什么钱,我和老伴只好托人给他在老家找了个糊口的工作。连结婚娶媳妇生孩子的钱都是我跟老伴为他准备的,那些年,为他操碎了心。

女儿很能干,自己创业开了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对我和老伴也很孝顺,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看望我们,经常给我们打电话,还给我跟老伴买保健品,每个月还会给我跟老伴汇钱。

看到女儿这么孝顺,我总是很内疚,这些年,我挺对不起她的。我总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儿子身上,忽略了女儿的感受,可到头来,女儿却那么孝顺,儿子却不让人省心,我还总是无意伤害了女儿。在儿子和女儿之间,我没做到一碗水端平。


后来我生病了,儿子指望不上,女儿就把我接到了她家里,女婿对我也很好,可我总是不自在,总觉得是寄人篱下。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儿子才是自家人,再不好都是母亲的心肝宝贝,女婿再孝顺,也是外人,住在女儿家,很不自在。最后,我还是回到了乡下,以后要是动不了了,我就去养老院。


上述两位老人的实例说明,儿女越孝顺,越不受老人待见。原因是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儿再孝顺,也没法取代儿子在老人心中的地位。

二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老人眼里,女儿嫁出去了,再孝顺也是别人家的人,不可能给自己养老送终,心里惦记的始终还是儿子。

三是农村的老人虚荣心强,爱面子,认为儿子读了好大学,出国了,有出息,而女儿待在自己身边,再孝顺也让他们脸上无光。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关系更亲近。有些老人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就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作为儿女,尽孝心,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发布人:d4e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