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孩子把父母接到城里养老,是老人最好的养老方式吗?
2020-12-18 13:54  浏览:86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健康守护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夫妇养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大后,三个女孩都出嫁了,男孩子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城里交警队工作。

父母在家以种地为生,每年种地,养猪养牛能赚两万元钱。后来儿子单位人问起父母在哪时,他说在家种地。他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于是多次劝父母不要再种地了,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住在城里。可是,在农村生活习惯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儿子的意见,在家种地挺好的,有收入,也挺开心,挺幸福的。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

后来,男孩下了决心,回家把自己的舅舅以及亲戚中的长辈们召集到一起,开会决定,让父母和自己一起住在城里。于是就把土地转让给别人,把家里养的牛羊都卖掉,然后把父母接到了城里生活。


在城里,儿子家里有保姆,不需要自己做饭。老两口在家吃吃饭,看看电视。没有其它事做。闲的无聊时,出去走走,在城里没有他们认识的人,在街上也没有人给他们打招。半年之后,老两口精神变得萎靡不振,老太太有时还会在屋里大哭。因为想回家种地。

后来儿子单位里年龄大点的同事告诉他,你的父母这样下去可不行呀。他们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种地也能挣钱,你们回家了带点他们种的农产品,他们也有存在感,感觉自己还有用,还有价值感。你把他们带到城里来,就等于把一颗大树连根移栽了。他们很难适应城里的生活。

后来儿子又把爹娘送回乡下老家,他们把土地收回来继续去种,又养了鸡鸭鹅,老两口又恢复了往日的劲头,生活得开心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人到底该怎样养老。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养老问题确实是一个人们关心的话题。

让父母接到城里,和孩子住在一起养老,是做晚辈的孝心,但是老人并不一定生活得开心。因为,他们很难从头开始,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

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地种,有活干,每天喂喂鸡,喂喂鸭,到田地里放放羊。忙忙碌碌有事做,每天的生活很充实,享受着自己劳动成果,他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并且很有成就感。

他们在城里,生活方式被改变了,一点也找不到在家里的感觉。对于勤劳一辈子的农民来说,闲着没事做,简直是一种痛苦。另外,在农村老家,街坊邻居都很熟悉,见面互相打招呼,没事时互相拉拉家常。这在城里是很难做到的。


同样还有一个老人,在儿子家里住。白天其他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老人一个人在家没事做,闲的无聊时,发现抽水马桶很好玩,每摁一下开关,水就哗哗流下来了,于是,她每天在家没事做就反复重复这个动作。

这个老人的举动,说明了一个人太闲,没事做,太空虚,不得不找点事做,增加点乐趣。人是高级动物,活着,就要动,动就要做事。看来,一个人闲着没事干,并不是享福。闲是无聊的表现,也是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忙才是真正的生活,忙着有活做,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让老人一个人孤独在家,无所事事,这种方式,的确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无独有偶,也有一个老人在儿子家住。趁着儿子不在家时,偷偷出来。因行动不便,屁股坐在楼梯上,一台一台往下挪。挪到楼下时,身上穿的裤子已经磨出了洞。


这件事也说明了,老人不乐意在家享受孤独,渴望自由的生活,宁愿把衣服磨破,也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老了,身体不便,没人照顾时,是多么的无奈。

中国有句古话,百孝善为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长期在城市打拼,老人年纪大了,把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这份孝心当然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在满足自己孝心的同时,也要兼顾老人的意愿。能让父母顺心顺意,开心快乐,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所以,作为儿女,孝顺老人一定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身体健康,还能独自生活,他们也不愿轻易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不是万不得已,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老家自由自在养老。

面对目前的现状,很多年轻人在城里买房安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令人堪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目前的养老方式很有局限性,要么在家,要么在养老院。到城里和孩子一起生活,又不太习惯。所以,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不出家门,又能让老年人生活无忧的度过晚年,该有多好。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拥有幸福快乐的晚年。


发布人:bceb****    IP:223.213.3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