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注定缘分一场。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一,导语
我们几千来的传统都是养儿防老,这也是一直以来提倡的美德。
现实中,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更愿意住在子女家里,哪怕住的不痛快,也不愿意住在养老院里。
为什么?
首先: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传统。
老了,和子女住在一起,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此外:他们担心子女承受骂名。
在原来,孤寡孤独老人才被送进养老院,如果他们进去,担心周围人会说子女不孝顺,留下不好的名声。
另外:个别养老院不好的名声,影响了整个行业。
当媒体报道某某养老院,伙食不好,对老人不够关照时,容易引起人们对整个行业的偏见,就理所当然的以为~所有的养老院都这样。
所以,很多老人宁可住在儿女家里看脸色,也不愿去养老院养老。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住在儿女家里真的比养老院好么?
二,真实案例
01
宋女士,71岁。
在这之前,我一直独居,不是我愿意独居,而是因为不想和儿女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绊绊。
到了近来,身体逐渐不行了,一个人也不愿做饭,整天有一顿没一顿的,更不愿意吃了,然后身体就各种出毛病。
女儿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里,就劝我要么去她家,要么去养老院。
说实话,我一个也不愿去,但又没有其它选择,只好答应先去她家暂住。
去了之后,第二天就有了矛盾,我睡眠比较少,凌晨四点半就醒了,醒了之后我就开始刷牙,洗脸,然后准备出去走走。
到了我回来的时候,看着女婿黑着一张脸在吃早餐。后来女儿跟我说:以后起床别发出声音,大力(我女婿)神经衰弱,本来睡眠就不好,所以一定得多注意,要不然上班没精神。
我听了之后没说啥,但心里不是滋味。
第二天、第三天,我还是在一如既往的时间起床,但我担心影响孩子睡觉,一点都不敢出声,只能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愣神,直到他们醒了我才开始活动。
过了一个星期我就受不了了,非要回家一个人住,可女儿又不同意,我只好继续忍受。每天早上醒来,像坐牢一样,眼睁睁的等他们起床!
住了一个月,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主动提出去养老院的决定,这次女儿没再拦我,只是跟我说:住住试试吧,不喜欢再回来!
初到养老院,心理上还是排斥的,但住下来之后,却改变了原先的看法。
在这里,有人专门提供卫生营养的一日三餐,还有人领着做各种运动,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很有耐心,绝对不会有人给你脸色看。
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就交到了情投意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运动、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不用担心会影响到谁,也不用惦记这么做是不是惹子女不高兴……
总之,在养老院,我找回了自由,也有了自尊。我感觉比住在孩子家里要好的多。
02
刘女士,67岁。
老伴去世多年,是我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艰难没人能懂。
孩子们长大后,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平时上班,下班之后吃饭、锻炼、健身,过的非常有规律。
退休之后,感觉有点无聊,又找了份兼职发传单,让自己充实起来。直到去年的时候,感觉自己干不动了,而这时孩子正好跟我说:别干了,年龄这么大了,来我们家住几天吧!
我一听这主意不错,年龄大了越发孤单,就直接奔到孩子家里,可来了之后才知道:太拘束了,有时候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另外,我还得负责家里的卫生和做饭,140多平的房子,刚打扫卫生就得一个半小时,比我干兼职都累。
最关键的是~辛辛苦苦做的饭,孩子们却嫌弃这个没味,那个太咸,出力不讨好啊!
给儿女家当免费“保姆”太难了,没有了彼此的距离,特别容易产生矛盾。可我又不愿一个人在家里,只能忍着。
后期,闺蜜联系我说:社区里办了养老社团,问我参加么?初期可以试住,不合适不要钱。我心思了一下,去试试也未尝不可,反正我是不愿意继续住在孩子家里了。
从儿女家搬出来,我直接到了养老社区。这里的老人都差不多年纪,也有共同语言。
最重要是——社区工作人员把我们的时间安排的科学而充实。吃饭的时间、休息的时间、运动的时间、参加兴趣爱好的时间、联欢的时间等等,都被安排的有条不紊,充实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欢乐。
住了这一段时间,感觉养老最好的归宿~不是儿女,而是养老院!
三,小结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对养老院有偏见。但这是大趋势所在,谁都无法阻挡,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在新时代的需求。
老年人和子女同住,有诸多不便。
首先:一个屋檐下居住缺少了必要的距离,没有了亲属或家人之间的界限,容易产生矛盾。
其次:思维上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两代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绊绊而产生隔阂。
另外:年轻人生存压力大,有时候也无暇顾及老人,更谈不上什么陪伴,从而让老人有更多的抱怨或伤心。
养老院应运而生,即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所以,养老院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往期更多精彩,点击即可观看:
68岁老太成全73老伴:我退出,你尽管去爱,愿你余生完成心愿
六旬老太崩溃:我在城里当保姆,老伴却在老家跳广场舞染上艾滋
58岁女人果断拒绝前夫的复婚:曾经受的罪、流的泪,不愿再重复
62岁老太自述:引以为傲的女儿,成了我晚年的噩梦,究竟谁的错
三位62岁老人的大实话:宁愿生没出息的儿子,不愿生优秀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