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想回家却怕回家,父母越老越难相处怎么办?中年人的亲情之路太难
2021-01-03 19:48  浏览:42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元旦放假,回老家去看妈妈。其实我心里是不太愿意去的,因为每次去都会因为各种问题吵架,哪怕一开始和和和美美,到最后都会弄得不欢而散。但不去的话,又会接到电话轰炸,骂我没有孝心。我和我妈是天敌,尤其是在她上了年纪后,彼此间的相处总是磕磕绊绊。

昨天回去,果然又吵起来,妈妈老是在跟我念叨膝盖疼,我让她去做手术,她又不停地在说:“某某某做了之后就走不了路”

“某某做了之后瘫在床上”

“现在疫情又来了,医院不让人进去陪床”

“去做手术,家里没人弄饭了”

一大堆的负面情绪扑面而来,我实在是无语。膝盖手术这件事已经拖两三年,让她做她又不肯,不做又整天喊疼,嫌贵不愿意去正规医院,尽听信小偏方,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钱。我都为这事劝过多少次,始终不听。

“医生如果愿意做手术,说明是有把握的。你不要担心那么多,到时候我请假来陪你住院。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你要多想想好的方面,不要自己吓自己!比你年龄大的做得都很快恢复了。”我的声音越来越大,弟弟听见了,过来劝。


妈妈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又让我心生愧疚。哎!怎么样才能跟她好好沟通呢?以前的她不是这样的。我妈自从腿生病之后,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弄得我每次跟她说话时精神也非常紧张。不是我不想带她去看病,她就是一意孤行,让人头疼。

发现父母年老之后,真的比之前难相处好多呀。不仅是我妈这样固执己见,还有不少父母,也净给孩子添堵。比如之前的热播剧《都挺好》里的苏大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也不管孩子困不困难一会闹着买房子,一会闹着找对象的,弄得儿女们头痛不已。

面对难相处的父母,子女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陪伴他们快乐走过晚年,彼此不再伤害呢?《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解决了我心里的疑惑,如果你也因为和父母的关系而烦恼,不妨一起来看看。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的作者是美国的格蕾丝·勒博和芭芭拉·凯恩,她们两位都是资历超过30年的临床社工师,工作中,面对过许多难相处的父母,她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老人的子女们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书中提供不少真实案例,帮助大家理解,而且还贴心地总结出6种难相处类型的父母的应对策略,非常有价值。


6种老后难相处的父母类型

只要电话一响,我总怕是我妈打来骂我的,说我又做错什么事。我永远没有办法去度假。每当要出发之际,我妈就会刚好生病,我只能留下来照顾她。我实在不知该拿我妈怎么办。她成天跑诊所,以为能找到神医,不想却是越来越高。我爸完全不知道我对任何事情的看法。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这些吐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成年子女与父母的相处有着各种难。书中作者将这几种难相处的父母做了归类,一起来看看。

依赖型父母:比如无法忍受独处,希望你能时刻相伴;一丁点小事都要依赖子女、你一离开就立马不高兴或者喊身体不适。

控制型父母:比如利用罪恶感来操纵子女、生活方式不容挑战、如果控制对象没有马上出现、随传随到,马上就怒不可遏等。

泼冷水型父母:比如极端负面满腔怨言、不讲理、挑剔、暴怒、辱骂他人、疑神疑鬼等。

自毁型父母:比如酗酒、赌博、饮食无度、拒绝吃东西或者不肯服药、自讨苦吃来威胁子女等。

自恋型父母:比如只关心自己,对他人的需求无感,嫉妒别人、成天喊不舒服让人搞不清真假等。

恐惧型父母:比如杞人忧天、一直担心个不停、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碍、很迷信等。

我发现我妈控制和恐惧都有。只要我一个礼拜没回老家看她,她立马就会不高兴,打电话来说些特别伤人的话,“你忙得很呀,是想等我死了再来吧”。自从腿疼之后,尽听信谣言,中药西药搞了一大堆来,自己吓自己,晚上睡不着,凡事都往悲观去想。说实话,跟这样的妈妈相处,我真的很累呀。


面对这6种奇葩父母,成年子女该怎么做

1、依赖型父母:对父母的要求设定界限,为自己争取喘息的机会2、控制型父母:让自己脱离受害者的角色,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试着跟他们讲道理3、泼冷水型父母:同理父母的处境,面对什么都不满意的父母,先别急着动怒4、自毁型父母:善用医疗资源,陪伴父母击退抑郁心魔,别独自承担,你也需要别人的帮助5、自恋型父母:降低对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不必逃跑,也无须放弃6、恐惧型父母:放下对抗,了解父母的恐惧从何而来,成年子女无须背负堆父母的愧疚感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控制欲强的父母。我们来说说该如何应对吧

控制欲强的父母简直就是子女的灾难。大到婚姻择业、小到穿衣吃饭,样样要管。一点不如意便会大发雷霆。

我妈这点就挺严重的,之前要求我每周至少回去一趟,否则时间长了就生气。今年夏天,有个周末为了赶回家吃饭,走到半路突然下起大暴雨,我想不去了,但已经有半个月没回去,怕又被她骂,于是硬着头皮骑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

浑身湿透,腿上还被路旁飞起来的铁皮划伤,从那以后,我妈心疼了,再也没有强硬要求我每周必须回去,只说有空就来,没空就打个电话。

为什么父母年老之后,对子女的控制欲望会增强呢?书中说如果你了解这些事实,你将有能力改变现状:

无论父母的控制欲多让你抓狂,记住:他们比你更痛苦。父母早年曾有的创伤,如今又被唤起。借由支配他们所依赖的人,他们便能有效抵御创伤所唤起的抑郁。

由此看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过招,谁也不是赢家。父母越拉越紧,孩子却只想拼命逃走。父母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浪迹天涯,但当他们年老之后,因为疾病缠身,子女不得不回来照顾。于是,彼此之间的交流又进入前所未有的坚冰时刻。

这种时刻,我们做子女的无法去改变父母,只能去尝试改变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是成人了,我可以选择主导,而不是被掌控。”

书中有回应控制狂父母的4个小方法,你可以试试

幽默:换一种调侃的语气,轻轻带过。

认真回应:语气温和地肯定对方的看法,不要发火。

用提醒词来提醒彼此局面即将失控:比如“你是你,我是我!又开始了,我们换个话题吧。”

最后试着跟有自省能力的父母,讲讲道理。


现在回想起来,我妈之所以盼望我每周回家,就是因为太寂寞的缘故。

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法自由选择的事情就是“出生”,你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一对温柔、通情达理的父母,还是难缠、冷漠、自私自利的父母,说起来,投胎真是个技术活。父母年老之后,成年子女的负担尤其重,需要全社会拿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爱护老人们,同时也该更多一些养老方面知识的普及。


相信世上还有不少为和父母很难相处而苦恼的子女们,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强烈建议你读一读,书中不仅教你如何读懂父母折腾人背后的心理源头,还能教会你如何去应对并且从愤怒、懊悔、内疚、自责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学会接受一切,坦然面对,并不再步父母后尘。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不在,人生再不能回头。下次回家,我要对我妈温柔点、多点耐心,不再跟她吵架。


发布人:1a9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