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要一碗水端平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对待儿女,要一碗水端平。只有如此,父母才能得到儿女的孝敬和尊重。
但凡父母重男轻女,又或者偏心过度,那么另外一个子女,总会有所抱怨。久而久之,这个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就慢慢冷淡了下来。
社会有时就是如此现实,人人都把物质看得太重要,反而很容易就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和真情。父母要想得到子女的爱护和尊重,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
02 给儿媳一半退休金
在老伴去世的第三年,住在城里的儿子,让63岁的苏阿姨去城里照顾怀孕的儿媳妇。苏阿姨很早就盼着抱孙子,如今儿子儿媳有召唤,苏阿姨自然是义不容辞。
只是去到儿子家后,儿媳妇却不怎么待见她这个婆婆。而且儿媳妇,言里言外都在埋怨苏阿姨的儿子没本事没出息,养不活他们母子俩。苏阿姨听着有些心酸,又觉得儿媳妇这是在暗示只给钱。
思考了一阵之后,苏阿姨决定每月补贴儿媳妇两千。但是儿媳妇却不领情,说两千顶什么用,至少要3000。
苏阿姨一听,就有些肉疼,自己的退休金也才6000,儿媳妇一要就要走3000,这岂不是相当于她要走一半的退休金?
只是苏阿姨再如何不情愿,最后还是给了。毕竟自己住在儿子家,不给钱好像也说不过去。而给了儿媳一半退休金后,儿媳妇的态度果然好了很多,妈妈长妈妈短称呼苏阿姨。
03 女儿也要求一半退休金
苏阿姨用一半退休金安抚好了儿媳妇,结果回娘家的女儿,得知了这件事后,也有些抱怨。甚至还当着全家人的面说,父母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心,既然哥嫂拿了一半退休金,那她也要另一半退休金,否则以后养老,就别指望她。
女儿的这个要求,让苏阿姨有些束手无策。她就只剩三千退休金,再给女儿,那岂不是自己分文不剩了?
现在儿子儿媳有求于她,还会对她好,孝敬她。可等以后孙子长大了,她没什么用了,儿媳还会留她下来养老吗?
苏阿姨不敢如此乐观,不是她低估儿媳妇,而是她真的不敢高估人性。苏阿姨的犹豫,让女儿恼羞成怒。
女儿认为,父母都把大部分的家产都给了哥嫂,她出嫁只给了20万嫁妆,如今她也要求母亲一半退休金,一点也不为过吧。更何况,既然嫂子都能拿母亲的退休金,她一个亲生女儿就更能拿。
04 母亲拒绝,女儿要断绝关系
左思右想了很久后,苏阿姨不敢拿自己的晚年去冒险。她跟女儿坦白自己的顾虑,但她也心疼女儿,所以决定每月补贴女儿一千。钱虽不多,但多少也是她的一个心意。
但女儿却完全看不起这一千块钱,认为苏阿姨就是偏心,就是重男轻女。对儿子儿媳就千依百顺,对女儿就抠门小气。她一怒之下,就甩门而去,还留下要断绝关系的狠话。
苏阿姨看到女儿狠绝离开的样子,很是心碎。可她也不敢惹恼儿媳妇,于是她跟儿媳妇商量,要么她的退休金分成三份,儿子儿媳一份,女儿一份,她自己也留一份养老,每份两千块钱。
对于苏阿姨的建议,儿媳妇完全不接纳。她认为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凭什么还要回来跟她争夺娘家的家产?苏阿姨女儿要想老人补贴,那也是找她的婆婆,而不是苏阿姨。
苏阿姨听到儿媳妇的话,满腹心酸无从说起。女儿不体谅她,儿媳妇更是不管她的为难和死活。想到这,苏阿姨忍不住泪崩了,与其指望子女养老,还不如指望自己养老。
05 退休金谁也不给,自己攒着养老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苏阿姨很可怜很可悲,又很心酸?明明自己才是退休金的主人,可却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退休金。不但要顾着儿子儿媳妇,还要顾着女儿,害怕这担忧那,整日不得安生。
既然谁也没办法讨好,那还不如谁也不要去讨好了。拿着自己的这6000块钱退休金,好好过日子,保重自己的身体,该吃吃该喝喝,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儿女自有儿女福,父母已经把他们养大成人了。至于儿女后面的路,那就靠他们自己了。父母可以帮得了一时,却没办法帮得了一世。
所以父母与其一碗水端不平,搞得众叛亲离,谁也讨不好。还不如退休金谁也不给,自己攒着养老。
今日话题:
住在儿子家的父母,要拿自己的退休金补贴儿子儿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