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潇湘晨报》报道的一条新闻,让人感慨。 一位居住在上海徐汇区九十岁的老奶奶,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能自理。2015年,老奶奶被子女们送进养老院。 子女与养老院签署了不允许老人外出的协议,老奶奶在养老院被限制出行,如同坐牢。住养老院六年时间,她每天以泪洗面,时刻想回到自己家中独居。而子女以老人性格倔强,独居难以让家人放心为由,坚决否定。 老奶奶早年参加过革命,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在上海拥有自己的房产,老伴早年去世,育有3个儿子和1个女儿,子女也各自有房。 老人家庭条件不差,四个子女为何连个护工都请不起?老人行动自如,却被子女强行剥夺了身份证、工资卡、房子、手机,六年时间,连回家看看老伴遗照的权利也被剥夺。 子女真的忙到半天时间都挤不出?儿孙满堂,却晚景悲凉孤独。子女为了自己的自由,剥夺了母亲的自由,真不如丁克一族。 为何这样一个不缺钱,不缺房的家庭,儿孙却缺乏人情味?追根溯源,应该是父母早年没有建立良好的家风。 孩子将来会不会坑爹,看一看家风就可以预测。一个家庭的家风良莠,看一眼孩子待客接物的态度就知晓。 古人非常看重年轻人对待客人来访的礼仪。 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叙述春夜去老友家做客的乐趣,茅屋固然清贫,晚餐颇为清淡,虽是几盘时蔬,一锅黄米,这顿饭却吃得无比快乐,回味无穷!不仅有久别重逢的友情,还有友人儿女“怡然敬父执”的态度。儿女对待家中来客和颜问候,安祥恭敬,让客感觉宾至如归。 古人强调“ 行父执之礼”,要求子女对父亲的朋友,家里的客人,也当作父亲一样尊重,是建立良好家风的一种方式。 而当下,许多家庭忽视了“敬父执”这一点。家有客至,家中小孩要么鼻孔朝天,哼一声算是问候,要么目中无人,摔门而去。要么大摇大摆,窝在沙发上玩手游。要么少言寡语,冷若冰霜,一脸“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王像。 搞笑的是,有些自称“国学大师”的名人,家中孩子会客时也是无礼无节。无知无畏,不知其所学之“国学”运用在何方? 想一想,让从小孩子就戴上有色眼镜,区分来客三六九等,拿出一副变色龙的会客态度。趋炎附势,势利之交深入孩子内心,挤占其义务心和责任心。等父母老了,失去利用价值了,怎不被孩子抛弃? 思一思,从小就溺宠孩子目无尊长,狂妄无礼。等其成人后,自我膨胀,怎不惹是生非,败家闯祸? 热播电视剧《巡回调查组》,里面的“平成四少”坑爹教训深刻。几个高官富贾的家族,无不是因纵容孩子作恶,最终勋业倾覆,家败人亡。 家风不好,培养的都是妄自尊大的巨婴,自私自利的势利眼。不管父母做多大的官,挣多少钱,有多大名气,家庭都没有未来。别说富不过三代,多半在二代就垮掉了。文/漫画 周滔
编辑 何涛编审 田旻佳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