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已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使用现金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了。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能出门。而在2020年,数字人民币也正式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也无疑是加快了我国进入无现金时代的脚步。
也许一些老年人还会经常使用现金纸币,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已经很久没有拿着银行卡去取过钱了,甚至有的人可能还会忘了自己在银行卡里还存有钱。
此前一位来自河南安阳的李女士就是如此,2009年她在银行存了722元,但之后并没有想起自己还有个存折,到了今年才想起来,于是她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原以为能连本带利地将钱取出来,但最终却被告知存折里只有2毛钱了。那么问题来了,钱存在银行不是有利息可拿吗,为什么会越存越少呢?难道是有什么猫腻吗?
对此,银行职员告诉李女士,只剩下2毛钱是因为扣除了各种费用,如果再晚来几年,说不定还得倒贴。
不过很快,银行总部否认了这个说法,并且回应称李女士的存钱实为批量扣缴养老保险费,而银行并没有随意扣除任何费用。
那么又会有人问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很多大型的国有银行都有代收和代扣的业务,比如学费、水电费、燃气费等都可以在银行缴纳,而代收和代扣也是有区别的。
代收业务是银行帮相关单位代理收取一些费用,但最终的钱款还是会流入单位账户中。而代扣业务则是客户、单位以及银行签订了三方扣费协议,银行根据单位的扣费明细,从储户的银行卡或者是存折中代扣相关费用,比如社保、医保等。
而李女士的存折里只有722元,并不在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标准之内,而且也没有主动去银行缴费,所以就只剩下了代扣业务,结合银行的回应来看,李女士的722元变成2毛钱,应该是签订了养老保险相关代扣协议。
事实上,导致李女士误解主要原因是并没有单独打印出相关明细,因为李女士取完钱后便办理了换折处理,而余额从722元到2毛钱的明细被覆盖了,如果不单独打印,就看不到自己的钱是如何被代扣的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当时银行人员将代扣的明细打印出来,直接告诉李女士,或许就不会发生被储户误解的事情了。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是闹了一个“乌龙”,但我们作为储户,如果手上有长期不用的银行卡,最好是携带身份证去银行注销,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无意间签订很多不同的代扣协议,如果我们哪天忘记自己手上还有银行卡,又一直在被“代扣”,到想起来时,可能就会出现李女士这样的情况了。
总的来说,对于一些长期“闲置”的银行卡,最好是主动去注销。如果你的银行卡是储蓄类,长时间卡内余额为0,并且3年以上没有产生任何交易,就会被当作是“睡眠卡”,银行会给你自动销户。但如果是信用卡,长期余额为0 ,又不去注销,那么还是会继续产生年费,要是不及时还款,这些年费就会累积起来,逾期后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到时候就会影响到工作以及生活了。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