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住进远郊一大型养老院两个月后,洪奶奶开始想念位于杭州马市街的家了。在她看来,郊区养老院虽然环境好,但不方便儿女看望。“要是家门口就有养老院就好了。”洪奶奶的心愿将在不久后得以实现。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布局均衡、适应需求、服务便利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保障小型化、嵌入式的微型养老机构星罗棋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做到老年人居住在哪里,就将养老机构配在哪里,破解目前养老服务设施特别是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对居家养老支持不够大的难题,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查走访中,他们发现,人们对于家门口养老的呼声很大,有些在主城区的机构一床难求,有些远郊大机构床位空置率很高,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事实上,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摸底调查全省11个地市老年人口密度问题发现,11个地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密度差异化较大。杭州、宁波、温州老城区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密度位于前列,均大于3000人/平方公里。金华、嘉兴、绍兴、衢州、湖州的老城区老年人口密度紧跟其后,大部分介于3000-1000人/平方公里之间。舟山、台州、丽水相对较低。在11个地市中,杭州市老年人口密度尤为突出,达6000人/平方公里以上(极高密度区)的街道有9个。
按照此次配建标准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按1万名常住老年人配建不少于300张床位为规划单元,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的地区,应提高床位标准。一个规划单元内,将养老机构分多处设置,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区的老年人500米(约1平方公里)内、中密度居住区的老年人1000米(约3平方公里)内建有1家养老机构。以县(市、区)为单位规划设置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按每千名老年人设置不少于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做到相对集中。
据介绍,浙江将开展养老机构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老人跟着机构走”的现象转换为“机构跟着老人走”。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首先对11个市(区)进行编制专项规划,完成50万以上人口县市的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将纳入当地的空间规划,保障落实养老机构用地。
机构跟着老人走 这事有了新进展
本文来源: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