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木木这代人的真实故事。
我是一个妥妥的8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来到城市发展。如今也是买房买车,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有了自己可爱的孩子,妥妥的三有,即有房有车有娃……
可是我发现,这些年,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有房了,有车了,有娃了,反而焦虑了。
作为一名80后,我们是被卷的一代。我们被卷着走,先是卷到城市里,然后卷着卷着就买房买车了。而在此期间,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统计发现,被时代裹卷的一代人,31-35岁占30.7%,35-40岁40%,总体占70%。
我有好几个同学,在北京,中产阶层。经常听到他们说,内心充满了焦虑。自己仿佛什么都有了,但是依然没有安全感。
其实是我们过去的行为,造成了现在、甚至是未来的一个结果。
我们买了房,总不能把房子退了,每个月几万的贷款,我们还要继续还下去。
我们不能改变以前的行为,只能改变现在的行为,通过自救来避免以后的危机。
如何自救呢?嘿嘿,看到这里我们会想到:
首先不能得病,那就买个医疗险吧!
其次不能出意外,那就买个意外险吧!
万一遭遇不幸,几百上千万的房贷怎么办?那就买个定期寿险吧!
得病后收入中断,能否还能继续维持高品质的生活呢?也好办,来个重疾险。
年老了,是否也有足够的资金可用呢?我们有养老金,有养老金够吗?
首先靠社保养老金来养老,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肯定是杯水车薪。父母一个月1000-2000的养老金够花。我们未来一个月1000-2000够花吗?
我们要不要继续敷面膜
要不要继续做美容
要不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玩
要不要让自己老了过得舒服一些
听到很多我的同龄人这样和我描述自己希望的养老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闲下来时,唱唱歌,弹弹琴,画画牡丹,练练书法,跳跳民族舞....
60-70岁的时候身体还硬朗,随时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70-80岁的时候身体不太好了,就由专业的养老机构为我提供服务。
总之,就是想让自己养老生活品质尽量提高。
提到上面美好的愿望,木木这里想说,我们是把这个目标仅仅停留在想象当中,还是真正把这个目标转化为现实呢?
我们是否预算过,过这样的养老生活,我们每个月需要储备多少钱呢?
目前在国内中高端养老社区一年的费用至少在10万左右。
按照我们60岁开始入住,按照未来80后平均寿命85岁来计算,至少需要住25年。
需要的总费用为250万。这里面还不包含日常的生活开支、生病住院的费用、人情往来的费用。
同时按照我们今年35岁,距离需要这笔资金还需要25年,我们按照每年3.5%的通胀,预算出到我们老时,至少需要751万(见下表)。
按照计划活到85岁,按当前的社保替代率40%来计算,未来养老生活所需费用40%来源于社保。剩余60%来源于自身财富积累,那么自己至少需要在退休前积累资金451万元。
如果活得更久,需要的钱还会更多。如果通胀更厉害不是3%,而是3.5%需要的钱还会更多。
这笔钱如何来规划呢?是等我们什么时候一年收入400-500万之后再一次性存下这笔钱,还是我们从目前每年的收入当中划出一部分,借助合适的金融理财工具,提早规划出这笔钱呢?
要想老年过得好,准备保障得趁早!
显然,等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2020年这场疫情告诉我们,人生总能随时出现黑天鹅事件,而时间不等人,转眼间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如果一直拖着,我们可能就走到父母的老路上了。而让我们维持父母一样的养老品质显然我们自己并不能接受。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能不能体面地老去,安逸地度过晚年,就要看年轻的时候,当下的选择了。
这里我给中产阶层朋友,分享一种养老规划策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提早解脱焦虑。
养老规划中安全性资产的投资比例占100%的解决方案。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极低,希望这笔钱百分百确定的留下来,在未来养老时间百分百确定的留给自己本人。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40% 的资金通过社保来补充,剩余60%的资金451万,全部通过收益写入合同,按照3.5%复利递增的增额终身寿险来配置养老所需资金。
适合的产品:来问我呀~你问我就答呀
写到最后我想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平平安安,岁月静好,更希望自己的人生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够抵抗风浪的搏击,就仿佛自己的家庭拥有一艘真正的航母。这就需要我们提早规划,努力把自己家庭的小帆船变成航母,让它坚不可摧。
而想让小帆船变成航母,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笔确定的资金,陪伴我们的一生,守护我们的一生。用现在的一部分钱去躺赢,做未来不时之需的规划,给自己的人生提早储备过冬的粮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