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安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如期完成
2020年,我市有力促进各项民生实事的顺利实施,农村道路全面实现 " 三通 "、粮食生产 " 十统一 " 工程、城乡体育惠民工程、小区物业管理攻坚工程、学前教育和城区小学教育扩容工程、红门广场建设和虎山公园改造提升等10项为民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目标。
2. 泰安率先在全省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
从11月1日开始,《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的城市。
3.全市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事业
全市财政支出的将近八成用于民生事业。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社保、就业、农林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民生政策落实落地。特别是全市筹集资金41.9亿元,保障了市委、市政府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建设。
4.啃下大班额骨头 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市紧紧围绕“钱、地、人”三个关键因素,全面推进解决教育基础设施短板,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幼儿园80所,大班额全部消除,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6.9%;泰安交运集团打造“交运校车,家长省心;交运研学,孩子提升”的教育服务品牌,272部新国标校车,每天服务学生26000多名。
5.泰安上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至142元,政策自2020年7月1日起执行。本次调整是我市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第7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调整增幅最大的一次。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6.泰安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业一证”改革
“一业一证”改革将多项许可事项实行综合办理,将多个许可证书合并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行业企业“一证准营”,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事项办理环节平均压减71%,申报材料平均压减81%,审批时间平均压减80%。制订每个行业的《行业综合许可工作规范》,牵头制订《“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工作指引》省级地方标准。
7.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社区公共服务“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全面实现,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科+自助”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城乡社区治理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达到447处,实现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
8.为14500多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22亿元 助力复工复产
全市2020年共计为14500多家企业减免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预计22亿多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9. 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全面改善
在全市实施投资15.3亿元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现规模化供水水平、供水方便程度、供水水质、供水工程管护水平“四个显著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全面改善。
10.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模式全省推广
我市全面推进“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向集互联网诊疗、慢病管理、送药上门、帮办代办及药品采购储备、应急保障服务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发展。
【来源:泰安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